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四大报齐发声:限售股解禁并非洪水猛兽 无需恐慌

来源: 新浪财经  2017-11-29 09:44

中证报:数据戳破解禁砸盘幻觉 仅少数股东解禁后减持

近期,有部分研报和媒体报道将市场短期走势归咎于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的“解禁潮”,制造“砸盘幻觉”,向市场输出恐慌情绪。对此,专业机构人士表示,要理性认识这些问题,必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通过对实证数据和相关规则分析可以发现,从证监会5月27日发布减持新规以来,“解禁”对二级市场走势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解禁规模不等于可减持规模,可减持规模也不等于实际减持规模,事实上实际减持数量也远小于解禁数量。媒体近期报道的8300多亿元解禁股市值规模只是依据规则和承诺的简单推测。在减持新规框架下,实际减持的节奏会保持平稳有序,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

上证报头版:理性看待限售股解禁减持 对市场影响有限

减持新规为定增股份减持也设置了闸门。市场研究人士向记者分析,减持新规下,定增股份锁定期进一步延长,解禁压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市场曾有声音提出,近年热度较高的定增迎来解禁期,其中,不少财务投资者将选择“清仓式”减持,相关公司股价短期将承压。其实,减持新规对此也有考虑,设定了避免过度冲击二级市场的“缓冲带”制度。减持新规规定,持有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解禁后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持有的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50%。简言之,定增股份解禁后,12个月内在二级市场抛售数量不能超过50%,这进一步增加了“清仓式”减持的难度。

证券时报:限售股解禁非洪水猛兽 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

在A股市场上,“解禁”这个词总是扮演反面角色,与“解禁”关联最密切的莫过于“减持”,只要把“解禁”和“减持”联系在一起,往往能使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战战兢兢。殊不知,限售股解禁数量及市值只是依据规则和承诺测算而出,限售股份到期解禁不等于也不可能马上全额减持,实际减持规模远远小于解禁规模,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

虽然说解禁预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多少会影响A股多方力量,但是在政策预期明朗、市场投融资有序的前提下,解禁限售股对股市的冲击有望变小,这个困扰市场的问题会慢慢得到化解。

证券日报头版:勿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盘幻觉”

近期,有关上市公司股份“解禁潮”“减持潮”的担忧再度升温。笔者认为,由于监管措施更加精准、信息披露更加充分、投融资氛围更加理性,形成“解禁潮”“减持潮”的条件并不具备,投资者无须恐慌。也奉劝一些分析人士,不要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盘幻觉”。

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盘幻觉”不可能成立,原因也在于,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资金流入流出是投资者的自由选择,并且,产业资本的减持、增持可以有效地平抑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波动。还要看到减持中的积极因素,部分股东减持是早期创投资本退出的必然过程。这些机构和个人股东退出后,大量资金将再次流入创新创业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