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A股已有375只股票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 破净率超过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11-29 10:34“破净”与“破发”的A股纠葛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莹 北京报道
A股3734只股票中,剔除42只净资产为负的股票后,共有375只股票破净,破净率达10.04%,数量和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破净”“破发”,成为近期A股市场的关键词。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11月28日收盘,A股已有375只股票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破净率超过10%,数量和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有分析人士结合以往市场走势认为,这或许是A股估值中枢下移,市场已经接近底部的标志。
记者分析机构持股变化可以发现,70.67%的破净股在今年遭遇了机构的减持。与此同时,一些破净银行股在年内获得了机构的大举增持。北上资金也在近期大举加仓数只银行股。
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进,市场化定价之下破发逐渐出现。近期主板发行的浙商银行亦是经历了上市首日便破发的罕见局面,邮储银行 更是启动“绿鞋”机制护盘。
除了一二级市场估值中枢的整体下移之外,更多市场人士认为,这反映了试点注册制之下,市场化定价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破净分布大数据
A股3734只股票中,剔除42只净资产为负的股票后,共有375只股票破净,破净率达10.04%,数量和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破净说明上市公司的股价跌破了每股净资产,它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意味着这些跌破净资产的公司可以关注,当然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还要考虑该公司的业绩情况、净资产盈利能力,特别是ROE等指标。”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11月28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分行业来看,破净股主要集中在银行、地产和周期性行业。
数量上,房地产行业以46只股票破净位居首位,其次是采掘、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各有27只破净,随后是银行24只、建筑装饰23只、商业贸易22只。
比例上看,银行股破净数量占比例高达70.59%,其后是钢铁50%、采掘40.91%、房地产35.11%、交通运输23.28%、商业贸易22.92%。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和2008年两次破净潮中,银行股都全身而退,而2013年以来的4次破净潮中,银行股都有超过60%的标的市净率跌破1。
“银行股由于盈利基数比较大,盈利增长速度在放缓,很多银行是个位数增长,所以市盈率和市净率均出现比较大的下降。”杨德龙表示。
这轮破净潮几乎波及了所有行业。截至11月28日收盘,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休闲服务行业尚未出现破净。
按市值来看,375只破净股主要集中在中小盘股。
其中市值小于100亿元的小盘股有246只,占比高达65.6%;市值100亿元到500亿元的中盘股有102只,占比27.2%。中小盘破净个股分布于诸多行业。
市值超过500亿的大盘股占据27席,主要为银行、石油建筑等重资产的周期性行业。
杨德龙指出,从破净的行业来看,银行以及周期性股票是主力,煤炭、房地产、文化传媒、银行、汽车、化工等板块破净数量较多,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经济转型推动了消费等白龙马股不断创新高,而传统工业化的周期性行业,则出现了资金净流出。
“破净的数量增加,应该是情理之中,这也说明了当前市场处于历史大底的位置,随着投资者开始去抄底一些破净股,市场可能会逐步上行。”杨德龙认为。
资金流向上,大部分破净股遭到了机构资金的“抛弃”。不过进一步细化来看,资金的选择呈现出分化之势。
对比2019年三季报和2018年年报机构持股比例可以发现,375只破净个股中,有265只个股今年以来被机构减持,占比达到70.67%。减持幅度居前的不乏拉夏贝尔、东旭蓝天、海航基础等业绩或资金情况遭遇困难的破净股。
增持幅度前几位的则多为银行股,例如长沙银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等。
对于70%以上个股都已破净的银行板块,外资也已在大幅增持。
数据显示,11月以来北上资金大幅加仓破净银行股,工商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等更是被买入超亿元。
目前受访人士的共识是,对于一些盈利增长出现趋势性放缓,很难有大的改善的行业,比如钢铁、化工、有色、煤炭等行业破净后,回升到以前的市盈率、市净率颇有难度,但是一些行情低迷、被错杀的板块和个股,则存机会。
市场化定价
与A股此前数轮破净潮相比,一个新的特征是,这轮破净潮还伴随着破发的渐次出现。
截至11月28日,今年上市的170只新股中有13只已破发。其中,科创板已有6家公司破发,A股主板有7家公司破发。
进入2019年下半年后,新股生态发生变化,破发案例频频出现。截至11月28日收盘,破发幅度最大的是宝丰能源,最新收盘价9.4元,较首发价格缩水18.30%,破发幅度超10%的还有元利科技、威尔药业、容百科技、久日新材和杰普特。
近日,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新股上市相继破发。渝农商行在上市后的第10个交易日即破发,浙商银行创下0.688%的中签率新高后,在上市首日便出现盘中破发。
这也给后续的邮储银行发行带来了压力。11月28日晚,邮储银行新股发行申购情况出炉,回拨机制启动后,邮储银行本次网上发行的最终中签率为1.25914868%,创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稳定股价,邮储银行本次发行引入了“绿鞋”机制。即在新股上市后30天的后市稳定期内,如果股价因市场波动出现低于发行价的情况,承销商将从市场上买入股票,稳定二级市场价格。
发行人及联席主承销商根据本次发行的申购情况,协商确定启用绿鞋机制,向网上投资者超额配售7.758亿股,约占初始发行股份数量的15%。
据了解,这是A股近十年首单、历史上第四次引入“绿鞋”机制的IPO发行。
“我认为这是好事,是市场属性的回归。IPO定价市场化之后,新股破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成熟市场都存在破发的现象,香港新股破发比例一般高于15%,美股破发比例也在20%左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这表明注册制下新股定价正在走向市场化。
杨德龙认为,破发和破净同时出现说明市场比较低迷,投资者投资情绪比较差。但是破发的出现也和新股发行机制的改变有关,比如科创板询价发行,发行价比较高,上市后就存在破发的可能。
“最近主板发行的几只银行股市盈率多在10倍左右,没到23倍,相当于IPO市盈率天花板没发挥作用,相当于也是一种市场化的定价。最近破发都是市场化询价的结果,说明新股定价逐步市场化。欧美香港也都会出现破发。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也会打击打新的热情,让一部分资金不会过多地停留在打新的市场”。杨德龙表示。
[责任编辑:CX真]
- 259家A股公司年报业绩预喜 消费、科技两大主线引领市场 (2019-11-26)
- 京沪高铁刷新A股IPO最快审核纪录 11月潜在IPO规模850亿 (2019-11-15)
- 中国平安首次实施A股回购 (2019-06-19)
- A股连续上涨个股大增 ST板块成重灾区 (2019-05-23)
- 美媒称美欲对更多中企"断供" (2019-05-23)
- A股H股掀稀土“蝴蝶效应” (2019-05-22)
- 上交所调整股票期权限开仓标准 活跃度料不受影响 (2019-05-15)
- A股入摩权重翻倍 估值正向国际接轨 (2019-05-15)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