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A股资金变局:两融重回万亿近在咫尺 多渠道杠杆敲门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9-15 10:13

本报记者 李维  实习生 朱银双 北京报道

A股“资金变动局”

近期,随着上证综指突破3300点,A股投资者信心处于高位,随之而来的是各路资金进入市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突 破9800亿元,正在向万亿大关逼近,事实上这一规模已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新高,两融余额连续13个交易日攀升;同时,北上资金也持续入场,早在8 月,沪股通和深股通净流入均超过百亿,进入9月格局延续,沪股通9月以来成交净买入55.45亿元,深股通则达到75.75亿元。一直作为市场的活跃投资 者,私募近期也保持着较高仓位进行操作,8月末私募的平均仓位上升2.1个百分点,达到84.4%,创28个月以来新高。私募排排网融智评级研究中心数据 亦表明,当前半仓以上(仓位在50%以上)私募机构占比虽较上月略有下滑,但依然接近80%。不过,目前市场处于箱体震荡,部分资金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如 沪股通资金在近两日出现了净流出的现象,显示出在3400点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存在着盈利出盘的倾向,其中的风险也需要关注。

导读

截至9月13日收盘,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到9818.69亿元,较9月12日的9783.76亿元增加了34.93亿元,再度刷新年内新高,并 且已连续13天呈现正增长。这意味着,两融余额正在逐渐逼近万亿量级。历史数据显示,两融余额最近一次达到万亿还是在2016年1月14日,彼时两融余额 为10165.19亿元,而当天上证指数收于3007.65点。

随着市场情绪的复苏,以两融盘为代表的杠杆资金正在加速进入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9月13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突破9800亿元,正在向万亿大关逼近,事实上这一规模已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新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融资盘体量不断上升背后仍然与经济见底趋势明朗下投资者情绪的向好有关,此外楼市限购、跨境投资收紧等因素也让部分资金回流A股。

从融资盘买入的行业来看,制造业、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等板块成为了杠杆资金热捧的领域;而在分析人士看来,两融资金的流向亦与去年以来A股进一步强调价值投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上游企业业绩回暖等因素有关。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目前部分资金也有冲动通过股票质押、结构化产品甚至场外配资等渠道入市;与之对应的是,监管部门已在提前注意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例如日前沪深交易所就对股票质押率等条件提出新要求。

重回“万亿”近在咫尺

截至9月13日收盘,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到9818.69亿元,较9月12日的9783.76亿元增加了34.93亿元,再度刷新年内新高,并且已连续13天呈现正增长。

这意味着,两融余额正在逐渐逼近万亿量级。历史数据显示,两融余额最近一次达到万亿还是在2016年1月14日,彼时两融余额为10165.19亿元,而当天上证指数收于3007.65点。

上升的融资盘水位与A股指数的向上突破互为因果。交易所数据显示,A股自8月25日起的半个多月以来,一直维稳于3300点之上,截至9月14日上证指数最高已达3391.64点。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A股的向好和投资者情绪的复苏进一步引导了更高风险偏好资金的入场;另一方面大类资产配置正在从楼市、信托、资管向A股“回流”。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研究员曹世宇认为,作为一个象征指标,两融余额上周上行180亿元,近一个月累计增加560亿元,而这正是市场情绪回暖的体现。

“从大类资产轮动来看,2016年是属于楼市的一年,而去年底至今的种种政策正在将增量资金从楼市中‘逼出’,特别是最近对于消费贷、经营贷进 入楼市的打击。”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则表示。“此外信用市场风险也在加剧,资管、信托监管趋严也会让资金从固定收益类市场中流出,正是这种大类资 产间的‘挤出效应’给股市的资金面带来了支撑。”

而在不同行业分类上,融资盘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的近一周以来,制造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位居融资净买入额的行业前三名;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累计融资净买入额达114.95亿元,位居首位;而非银金融、电子分别以74.35亿元、 67.84亿元居于第二。

“不少机构预测目前许多上游有色企业产品的出厂价会进一步走高,这是融资盘追逐有色等行业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有色分析师对此指出,“出厂价在业绩反映上具有滞后性,而许多资金在赌这些周期股的业绩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局部领域,部分个股的融资买入额及融资盘比例已相对较高。

例如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的950只个股中,近一周以来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不低于30%的有76只,占总数8%;不低于20%的有451只,占总数47.47%;甚至还有6只个股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超过了40%。

此外,截至9月13日,全柴动力国民技术以及华平股份三只个股已经出现融资盘占流通盘超过20%的情况,三家公司融资盘占比则依次为22.78%,21.72%以及20.06%。

多渠道杠杆“敲门”在即

两融并非是A股杠杆增量资金入市的全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一个月以来的股权质押融资也在增加。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8月14日至今的一个月内,沪深两市共发生股权质押 536次,涉及市值达1502.14亿元,环比上月增长9.50%;不过该数据均以上市公司公告统计为准,尚不包含中小股东的质押操作。

“和两融相比,这个股权质押主要显示的是大股东方的增持意愿。”汇金系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坦言,“有的股东可能只是为了做质押贷款,并不一定是为了增持股份,但质押规模的扩大,仍然能体现出大股东对股价的信心。”

股权质押规模的增长似乎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日前沪深交易所及中国结算重新修订质押新规,并提出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的规定。

“在A股不断回暖之下,监管层正在审慎关注市场的杠杆情况。”上述营业部负责人坦言。“这说明当下金融‘去杠杆’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此外,2015年曾遭遇大规模清理的场外配资渠道在A股复苏的大环境下悄然“露头”。

“最近需要配资做股票的客户比之前更多了,不过需求增加也让我们自身的资金成本上升了。”北京一家提供股票融资业务的中介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过我们这个业务规模本身也有限,如果做得太大容易被监管或者券商自身注意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此也感同身受。在今年5-7月份期间,北京某配资公司反复打电话邀约记者前往其公司开户,而在8月份至今,记者再无接到该公司业务人员主动打来电话。

“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向好,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杠杆产品出现,对此监管部门也在密切关注。”上述营业部负责人坦言。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