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B股 > 正文

B股崩盘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 王柄根  2011-05-09 14:55

关注暴跌背后的市场格局之变

  本刊记者 王柄根

  在被政策打入“冷宫”多年以后,B股市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是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崩盘。4月27日、28日两天,B股连续暴跌,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由108家公司构成的B股市场,其总市值仅相当于A股市场总市值的2%左右,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迷你市场”。尽管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所占权重极低,但事实上B股市场的涨跌一直以来都具有极强的指标意义,这成为我们关注B股这一轮暴跌的出发点。

  在恐慌情绪下,市场试图寻找暴跌的理由,从资本利得税试点到外资做空,一时间各种说法漫天飞舞。《股市动态分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际板推出进程加速以及B股问题继续悬置是此轮B股暴跌的导火索,而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上涨后,市场内在的调整需求则成为下跌的推动力。B股暴跌的背后,更多的反映了市场面临的格局变化。

  值得关注的现象

  为何向来不温不火的B股市场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出现了暴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4月27日下午14:00到14:20是B股疯狂直线杀跌的开始,B股指数在这20分钟内的跌幅一度超过6%,而上证指数、恒生指数,甚至是新华富时A50指数都是在随后不久出现了下调,颇有些“多米诺骨牌”的意味。这种由B股开始暴跌,进而传导到A股及其它相关指数的现象是具有特殊性的,因为作为规模较小的市场,B股在以往的运行中,往往并不是以市场“领头羊”的形象出现,而是跟随于A股出现波动。

  我们可以再回顾暴跌发生的过程:在4月27日之前,B股指数刚刚创下329.54点的历史新高,而在4月27日早盘,指数运行亦相当平稳,但在尾盘突然出现断崖式暴跌,盘中跌幅超过6%,创下了2009年11月24日以来的盘中最大跌幅,最终B股指数仍以5.33%的跌幅报收。

  当日108只B股中,97只下跌,凌云B股、上工B股、宝石B、三毛B股跌停。在B股急速下挫后,A股、H股及其他同中国市场相关性较高的指数步B股指数后尘跟随下调。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46%、恒生指数下跌0.48%、新华富时A50指数下跌0.14%。

  4月28日,B股指数再度延续了27日的走势,开盘短暂拉升后便跳水,最低跌至281.01点,跌幅深达7%。至当日收盘,B股指数报收于294.82点,跌幅为2.78%。

  除了带动A股及其它与中国市场关联度较高的指数下跌外,B股本轮暴跌的另外一个特征即是其下跌幅度远远超过A股同期下跌幅度。这显示出B股本轮调整与以往历次调整的差异,事实上,B股上一轮幅度较大的调整恰好是在整整一年前的2010年4月27日,这也使得市场人士更容易忽视本轮调整的特殊性,而将原因归结为跟随A股下跌,但始自2010年4月27日的调整中,A股与B股的整体调整时间及节奏,下跌幅度都保持大致相当。这也表明B股本轮下跌除了有市场整体调整因素外,更有其独特的原因。

  不靠谱的猜测

  暴跌发生后,市场开始漫无边际的寻找理由。粗略统计,市场关于B股暴跌的猜测就有不下7种,包括:国际板不久推出、资本利得税试点、美元即将走强、日本资金撤离、人民币大幅升值、外资做空、B股补跌。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国际板推出进程加快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以及B股累计涨幅较大后跟随A股调整外,其余猜测完全缺乏依据。

  首先是关于B股要开征资本利得税的传闻。有接近财税核心层的官方人士在B股暴跌后辟谣称,中国不大可能开征资本利得税。而据记者了解,一个新的税种开征,需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审议通过,这其中所要完成的程序是相当复杂的,包括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论证,即使是论证通过,往往还存在着一个试点的过程,不存在突然开征的可能性。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资本利得税传闻实在有些离谱,每次市场下跌都会有人拿出来说事,但稍微冷静的想一下,单独对B股开征资本利得税完全是把这个本已边缘化的市场置于死地,显然不具有可行性。”

  另外一个缺乏现实依据的判断则是“做空中国论”,即认为砸盘B股的资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外资通过做空B股,达到“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效果,由B股的暴跌带动H股、A股下跌。但这一外资阴谋论的推断却缺乏现实依据,有业内人士指出,B股市场在向国内居民开放后,历经多次涨跌,而市场本身由于无法实现再融资功能,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化地位,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尽管B股一开始是为外资参与而建立,但实际情况是经过那么多年变化后,外资手中并没有太多筹码,B股市场的筹码更多的是在国内投资者手中。这样的情况下,从B股开始“做空中国”只能说是一种想象。

  事实上,“日本资金撤离”导致B股暴跌的说法与“做空中国”的说法同样缺乏现实依据,有市场人士质疑称,目前持有B股最大的力量并非日系资金,如果确因日系资金出于某种需要从B股市场撤离,那么由于其在市场中所占比重不高,市场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就得到修复,但B股的走势完全不支持这一判断。

  国际板:暴跌导火索

  在否定了B股暴跌的部分“不靠谱”原因后,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国际板的推出进程加快或许是直接导致本轮B股暴跌的“导火索”。

  日前,有权威人士日前透露,国际板法律框架已初步确定,适用法律为《证券法》。并且监管层在股东权利保护方面达成一致,即“不要求‘逐字逐句’符合我国监管要求,但股东权利保护水平不能低于境内水平”。并且,在国际板的上市规则中,上市企业主要面向世界500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证明了B股将不被纳入国际板,令市场参与者此前“借国际板推出之机解决B股问题”的猜测落空。

  而结合B股市场的走势,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板推出消息频出的情况分析,市场从逐渐点燃希望到瞬间希望破灭的情绪可以得到更为直观的了解:B股指数从2010年7月开始的一轮中期上涨,从200点附近一直上涨到最高329点,涨幅超过50%,超越了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至2011年后,市场基本维持在300点上方震荡,直到此次暴跌急速下挫,跌破2011年以来的平台。而国际板的推出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就已经在B股市场流传。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国际板会遵照市场运行规律逐步推出,国际板也是证监会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交易所理事长耿亮也在同期透露,上交所正在积极准备国际板的发行办法、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和结算规则等四个法规,技术准备也大部告罄。在获得更高层面同意后,国际板可随时推出。监管层的表态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B股投资者的政策预期,但由于具体的国际板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未得以明确,又令B股问题是否在国际板推出时得以解决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至今年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上海总部组织撰写的《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在列举今年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时,再次提到股票市场的国际板等对外开放建设将稳步推进,B股市场在随后的4月15日创出新高。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是政策博弈,参与B股市场本身就意味着在与政策博弈,如果解决B股问题的政策出台,那么参与者会因为B股市场问题的解决而获得较好的收益;但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参与者同样会面临政策落空的风险。这是因为B股市场本身流动性不高,B股的价格形成中所具备的‘流动性溢价’不高,而‘政策博弈溢价’更高,国际板相关制度明晰后,B股问题解决的希望短期落空,会有资金认为‘政策博弈溢价’降低而选择退出”。民生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证券营业部的李经理表示,这是长期关注B股市场后可以作出的判断。

  国际板推出进程的加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A股下跌的原因,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刚预计,国际板首批上市公司将会有至少500亿元的融资需求,这样的大抽血或多或少会对其他市场的投资者心理造成冲击。

  内在调整需求

  除了国际板推出进程加快的因素外,市场内在的调整需求则被认为是推动B股本轮下跌的动力。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即认为,B股前期涨幅过大,调整有获利回吐的因素。并且从4月27日和28日的情况看,上海B股的跌幅大于深圳B股,上海B股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涨幅过大,获利筹码积累较多,致使正常获利回吐。而深圳B股跌幅远小于上海B股,也是由于前期涨幅小于上海B股。

  具体而言,上海B股从2010年5月的195点至2011年4月的329点,一年上涨幅度达到60%,但其间未有像样调整,因此,在4月27日和28日两天下跌近15%也并不见怪。而深圳B指则在两天内从841点跌至779点,跌幅为8%,小于上海B股。从时间上看,深圳B指从2010年11月率先在888点见顶后,一直处于调整状态。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