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新股资讯 > 正文

IPO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 申报与获核准公司数双双大降

来源: 证券时报  2017-11-27 11:03

证券时报记者 郑灶金

近日,与首次公开募股(IPO)相关的消息屡现报端,牵动市场神经。特别是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关于“IPO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的表态,受到各方关注。那么,IPO堰塞湖是如何消除的?这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最新的数据显示,近期IPO申报与获核准的公司数量双双大降。这就是IPO堰塞湖逐步消除的直接表象。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今年已有逾400家公司实现A股上市,加速“去库存”。此外,目前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与年初相比,减少200余家。显然,申报上市的公司数量不及上市数量,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通过加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严把市场准入关,客观上起到了“控增量”的效果。

而在“去库存”、“控增量”的同时,A股市场对未达标的拟上市企业也更加坚定地说“不”。在过去的一个月,新一届发审委从严审核,新股发审通过率不到六成,让未达标的企业望A兴叹。

而事实上,不仅是新股审核,A股整体监管环境也在趋严,欣泰电气遭强制退市案例即可见一斑。欣泰电气是A股首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上市公司,换言之,即便有“坏孩子”混进A股队伍,也会遭到“退货”处理。

与之相伴随的是,“终身追责”也一跃成为热门财经词汇。语出何处?——刘士余主席在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上的讲话。

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呢?

发审委员必须归位尽职,受监管之托,须忠于发行审核之事,严守审核纪律,净化发行环境。一旦出问题,即便已卸任,仍将被问责。这意味着,如果拟发行上市企业自身有明显的财务、法律等缺陷,试图抱侥幸心理,硬闯发行审核大关,是不明智的,近期数十家企业被否,此即为前车之鉴。

而这可能就是近期IPO申报公司数量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监管部门提出终身追责,已经起到了震慑作用,客观上会使短期内申报上市的公司数量有所下降,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当然,A股市场对好公司永远秉持欢迎态度,让“好孩子”进来,让“坏孩子”走开。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