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15周内113家企业告别IPO:新申报企业锐减 后来者望而却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4-17 10:45

“我们有一个IPO客户,之前我们要求对方对内控问题进行整改,但对方态度很强硬,认为没有必要。最近看到否决率这么高以后,主动跟我们商量如何整改。”

继否决率频创新高以后,IPO市场在严监管的态势下迎来第二个重要变化——IPO撤回潮。

4月13日证监会发布新一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其中披露一季度的IPO终止名单。至此,一季度已有108家拟上市企业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成为史上单季度最汹涌的一次。

除了大面积撤回以外,新申报企业数量也出现“滑坡”;数据显示,3月比去年同期下降达到41%。

多名投行人士表示,IPO审核标准从严、现场检查等是主要原因,新申报家数减少是预期之内。

受益于上述情况,IPO堰塞湖出现大幅缓解,在审企业从1月的495家降至320家,有业内人士预期,IPO“即报即审”的节奏指日可待。

小微企业告别IPO

从踊跃申报材料到“大撤退”只经历了一年多。

4月13日证监会新公布的IPO审核情况中,终止名单最受市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一季度共有108家申请终止IPO。其中3月30日多家企业集中撤回材料,达到38家,占单月总数接近一半,据了解3月共撤回79家。

4月12日,5家企业撤退。截至4月13日,15周内共有113家企业告别IPO。

从上市地选择来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一季度中创业板与上交所主板各有40家企业终止IPO。

尽管如此,从撤退企业的特征来看,均为小型企业。

4月16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人士表示,目前行业认为IPO盈利门槛主要为“IPO在审企业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合计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个会计年度在5000万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3月撤回的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整理,79家企业中共有51家企业IPO申报期最后一年扣非净利润未达到5000万,占比达到64.56%。

另有12家企业规模更小,它们在IPO申报期第一个会计年度的扣非净利润仅有百余万规模,占比15.19%。比如深圳市驱动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年仅有100百万规模左右;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艺实业有限公司均为300万元规模左右。

更有一家IPO企业——哈尔滨市科佳通用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其IPO申报期间内第一个会计年度(2014年)仅有36.48万元,而在2015-2016年期间内猛然增长,分别为3703.38万元、3942.74万元。

4月16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2017年IPO发行节奏常态化以后,不少资质不够的企业抱着闯关心态寻求上市。“有的原本是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标的,离IPO标准还差一点要求,但也想试一试IPO;有的是被投行和PE赶鸭子上架。当年大家都想借着政策东风上市,所以企业质量出现整体下降。”

如今,监管效果逐步显现。根据3月样本数据显示,有55家撤回企业当初集中在2017年6月-12月期间申报IPO,占比69.62%。

新申报企业锐减

一边是撤退,另一边是望而却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月新申报的IPO数量出现全线“滑坡”。具体而言,计划登陆上交所主板的有21家,创业板有23家,中小板6家;而这组数据在2017年同期则分别为41家、36家、8家。亦即是说,今年3月合计要少35家,比去年同期下滑四成。

事实上,IPO新申报数量下降在2月已经出现预兆,比同期少9家。

前述深圳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这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新发审委上任后,否决率较高,体现严苛审核的监管思路;第二近期监管层提到对不达隐形门槛的企业将采取现场检查,这对拟上市企业起到震慑。

不少投行人士表示,无论企业还是投行,如今不敢贸然推进IPO项目。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手头上有IPO项目达不到合计一个亿的盈利要求,还没申报,现在风口浪尖,打算再观望下。”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其承揽一个项目三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为八千万规模,但被公司否决。“自从新的审核趋势之后,我们的项目还没走到申报这一步就黄了。因为连内核都提高要求,没有通过我们的项目。”

企业也在选择主动适应监管逻辑。深圳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指出:“我们有一个IPO客户,之前我们要求对方对内控问题进行整改,但对方态度很强硬,认为没有必要。最近看到否决率这么高以后,主动跟我们商量如何整改。”

在“IPO撤回家数猛增,新申报企业减少”的背景下,IPO堰塞湖得到大幅缓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月4日在证监会正常审核的拟上市企业共有495家。4个月后,截至4月12日数据,正常审核企业仅320家,下滑35.35%。

前述深圳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谈到,撤回潮还没有结束,“堰塞湖”有可能降到300家以下。“今年监管层的工作重点主要解决堰塞湖问题,要求券商把不符合发行标准的企业撤回,不要浪费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多名投行人士表示,排队企业的减少也将意味着审核节奏更快,“即报即审”的节奏有望实现。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