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股票综合 > 正文

1997年 福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在下降

来源: 海峡财讯  2011-09-02 11:40

     基本情况

     截至1998年4月30日,福建省已有上市公司32家,其中沪市17家,深市15家(B 股1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3.85%,名列全国第9位,上市公司总股本达 53 .17亿元,其中流通A股14.94亿股,B股0.62亿股。

     从行业结构分布上看,福建上市公司行业分布较广,全部上市公司分别分布于 13个行业,其中以机械电子和建材为主,分别为9家和4家。福建上市公司中有外资 背景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运盛实业、三木集团、福耀玻璃、福建豪盛、厦华电子、 闽灿坤B(全外资),占18.75%,此为福建上市公司的一大特色。

     从上市时间看,福建上市公司中1993年和1994年初上市的公司有12家,1995─ 1996年上市的公司有12家,均占福建上市公司总数的37.5%,1997年上市的公司有 8家。

     1997年度经营业绩评析

     1、福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逐年下滑之势。

     1997年福建省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279元,而1995年和1996年同期每股 收益分别为0.316元和0.299元,1996年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5.38%,1997年 又比1996年下降23.78%,整体业绩呈连续下滑趋势,1997年,每股收益在0.50 元 以上的公司仅有2家,比1996年减少2家,且1996年每股收益在闽股中位居前两位的 厦门国贸和厦门机场,1997年的收益水平下滑幅度较大,每股收益由1. 096元和0 .702元分别下降到0.601元和0.166元;每股收益在0.10元及以下的公司由4 家增加 至7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下的公司由8家增至10家;亏损企业由1996年的1 家 增加到2家,且亏损额由1940万元增加至4450.25万元。

     以上情况表明,福建上布公司整体水平在下降。令人深思的是上述业绩水平的 下滑是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整实现“软着陆”、国民经济日益向好的背景下出现的。

     2、整体经营业绩不及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1997年福建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2279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3%,均低 于沪深两市平均0.2479元和10.03%的水平(详见附表),与湖北、 山东等整体业 绩优良的省市相比,差距更大。

     3、1996年前后上市的公司业绩反差较大

     福建上市公司中,以1996年前后为界,经营业绩反差较大。1996年以前上市的 家数为13家,1996年及以后上市的有19家,后上市的公司优势较为明显。究其原因, 一是所处的行业多为电子、林业、基础设施、信息等行业,行业优势明显;二是产 品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公司改制较为彻底,资产优良,可称为后来 居上。 1996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887元,比1996年以前上市的13 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0.1466元高出96.93%, 而且其中也不乏股本扩张与每 股收益同步增长的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如永安林业在1997年实施10送8 的大比例 股本扩张后,当年每股收益仍能达到0.457元,比上年增长28.37%。

     1997年上市的8家中,大部分业绩优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武夷、 天宇电气、福建双菱、厦新电子、福州大通经营业绩都远远高出福建上市公司平均 水平。1996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66元,其中每股收益在0.10元及 以下的公司多达7家,两家亏损公司均为1996年以前上市公司。 1996 年以前上市 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平均净资产等指标均大大低于1996年以后的上市公司, 其平均水平与后上市公司的差距显而易见。

     二级市场表现

     从福建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其股票的股性活跃度与往年相比大为降低, 表现在股价的振幅减小、周转率下降。以1998年4月26日的收市价为依据进行分析, 在上证指数和深市综合指数均为1315.16和4141.59的情况下,闽股仍有17家公司的 股价在10元以下,有15家公司的股价在10元以上,但没有一家公司的股价在20元以 上,股价最高的为厦门国贸18.66元,股价最低的为福建豪盛6.00元。

     以1997年度和1998年1月─4月26日的股价振幅来看,1997年度,闽股振幅 超过200%的有7家,超过100%的有19家,振幅最高为九州股份337.70%, 最低的 为青山纸业33.06%。而1997年1月至4月26日期间,闽股振幅超过200%的没有一家, 超过100%的仅有1家,其余的振幅均在100%以内,振幅最高的为福建福联111. 86 %,最低的为运盛实业18.65%。

     从1996年和1997年两年的股票周转率上看,闽股的流动性也有较

    大幅度的下降。1996年闽股周转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闽闽东1700%、厦海发1602 %、闽福发1410%;而1997年闽股周转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龙舟股份1196%、厦海 发964%、石狮新发963%。

    一、资产重组初现生机,但力度有待加强

     1997年福建省32家上市公司中进行资产重组的有11家,占34.38%, 资产重组 的活跃程度居全国中上水平(全国上市公司重组比例为28%)。从资产重组的方式 来看主要有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置换、参股控股等。据统计,1997年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涉及股 权转让的有4家:厦门汽车、国泰股份、福建豪盛、实达电脑。 股权投资的有:实 达电脑、厦华电子、九州股份、厦门信达。收购兼并的有:福建福联、闽福发、福 建双菱、永安林业、九州股份。资产置换的有九州股份。在资产置换方面,九州股 份的做法颇具新意。其具体做法是:先由九州商社(母公司)出贸收购或兼并目标 公司,经过母公司整合“孵化”,形成优良资产之后再注入九州股份,或与股份公 司进行资产置换,以壮大股份公司的实力,这样大大降低了股份公司直接购并带来 的各种风险,提高了购并的成功率。 1996年以来,九州商社先后成功地兼并了福 建麒麟(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龙岩高岭土公司、漳州啤酒厂、福鼎啤酒厂、 福建天马集团、中国瓷都洁具厂、南平电机厂等17家国有企业,1996年,九州 股份置换出去的资产有3家全资子公司(九州福安公司:九州大酒店、 九州万石娱 乐有限公司)和6家长期投资的股份(九州制衣公司、青云空调有限公司、 东亚工 程有限公司、九字电子仪器厂、泉州九州饭店、福建富豪娱乐有限公司),净资产 总额达3474多万元。从九州商社置换进入九州股份的净资产3000多万元,其差额部 分由九州商社以现金支付给九州股份。通过资产置换,优化了股份公司的产业结构 和产品结构,增强了九州股份的整体实力,使九州股份逐步形成了进出口贸易、房 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酒店、娱乐业等多元化经营的新格局。

     永安林业出资4000万元,以买断承债的方式整体兼并了三明市人造板公司。永 安林业与被兼并公司是上下游产品关系。生产的关联度很强,此次兼并有利于公司 发挥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公司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7年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显示出以下特征:

     1、新上市公司(1996、1997年)与老上市公司(1996 年以前)在资产重组方 式上表现出很大差异。在资产重组中,一些1996、1997年新上市公司表现活跃,新 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表现出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营和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强烈 欲望,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式多为股权投资、收购兼并,并且多以资本扩张为目 的。老上市公司则多以股权转让形式出现,以获取现金达到收缩战线或向其他行业 转移的目的,在老上市公司中重组方式以法人股股权转让居多。 1997年4家老上市 公司的重组中,3家公司重组方式是股权转让,仅有业级较好的厦华电子一家是 股权投资。

     2、跨地区、跨行业的资产重组日趋活跃, 福建民营企业在资产重组中已发挥 作用。 1997年11月,福建双菱出资2020万元,跨省投资收购庐山太乙索道有限公 司93%的股权,拉开了我省上市公司跨地区、跨行业重组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省民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以其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蓬勃发展,在市 场经济中显示出生机与活力,成为福建社会经济中最活跃和最具成长性的经济成分 之一。 1997年11月,福建省民营企业晋江市万时红成飞摩托车有限公司协议受让 株州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持有的株州庆云1102.16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9.66%。 本次受让后,万时红成为株州庆云的第一大股东,达到了买壳上市的目的。

     3.老牌绩差公司中资产重组活动较少,个别公司虽经资产重组,但效果不佳。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关政府部门支持重组的力度有待加强, 1997年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老牌绩差已经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的微利公 司进行的资产重组活动甚少,仅有福建福联一家。但福建福联在收购福州化纤厂后, 业绩未见好转,1997年净利润比上年下降了83%。

     4、无国家股股权转让的重组案例。我们还发现,在1997 年度福建上市公司资 产重组案例中,从重组方式看,无一例关于国家股股权转让的案例,这种现象在一 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部门在资产重组中的参与力度还不够,在一些老牌绩差上市公 司中,有的国家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家股股权的转让涉及企业主管部门、国有 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国家股股权的大规模转让,难以加大重 组力度以达到明显的重组效果,在全国,我们看到,一些原来业绩较差、连续亏损 的上市公司通过国家股股权的大规模转让,经营业绩有了惊人的变化。如真空电子 通过较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中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686%;一汽金杯通过出售28 家子 公司的产权净利润增长1041.6%;联农股份通过股权转让,净利润增长808.19%。 而福建上市公司重组中缺少这样的由政府支持的大规模国家股权转让的重组效果明 显的案例。

    二、加快资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扭亏增效,提高福建上市公司整体水平是 当务之急。

     福建上市公司近年来总体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亏损和一批微利公司的拖累造 成的,要提高福建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水平,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要尽快想方设法使 一批亏损和微利公司摆脱困境,走出低谷。

     1997年,福建32家上市公司中有亏损公司2家,微利公司5家(在此我们称每股 收益0.10元以下的公司为微利公司)。这些微利公司已接近亏损的边缘,极有可能 成为亏损公司。1998年如果无有力措施对这部分微利公司进行整改,其中部分公司 有可能沦为亏损公司。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1997年福建上市公司 中的亏损公司由1996年的闽闽东1家增至2家,它门是龙舟股份和厦海发。现对亏损 公司简析如下:龙舟股份,主营家电热水器、房地产开发、水产品加工等。近年来,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主导产品龙舟牌电热水器质量下降,用户纷纷退货,库存 积压严重,同时,公司领导层在投资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因而造成公司1997年度 发生3903.55万元的巨额亏损,厦海发作为福建省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主营海洋 捕涝、水产贸易、房地产等,属农业板块,公司所处行业不错,但公司未能利用上 市筹集资金的有利条件,抓往机遇,开拓经营,形成优势,自1993年以来主营业务 逐年滑坡,1996年主营业务收入889.95万元,仅为1993年的17.60%,微利28.73万 元。 1997年公司因处理历年积压的库存水产品造成主营业务亏损1215万元。,同 时公司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到位,形不成规模经营,加之公司的娱乐业、酒店、商业 等项目均出现亏损,成本上升,终于导致亏损发生。

     福建上市公司中的7家微利公司中,福建福联、闽闽东最具有代表性。 两公司 均属福建最早上市公司之列(1993年),其经营业绩近年来连续滑坡,究其原因主 要是受行业不景气、经营机制转换不彻底、市场应变能力低等因素影响。这也是大 部分早期上市公司的通病,例如,福建福联所处的纺织行业近年来已陷入前所未有 的困境,行业亏损额和亏损面都在不断扩大。 1997年12月底前沪深上市公司中共 有纺织类上市公司23家,其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 务利润率分别为0.143元、6.14%、3.19%、3.47%, 福建福联各项指标行业排名 均居后,分别为0.013元、0.95%、0.88%、-3.91%,行业排名分别为倒数第1 、 第4、第3、第6、第5位,1997年以来,国家已确定把纺织行业扭亏作为国企改革的 突破口,压锭、减员、增效措施的实施,给纺织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部分纺 织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进行低成本扩张和产品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业 绩差股跨入了绩优股的行列。这方面最典型案例是美纶股份经过资产重组由纺织行 业转为公用事业泰达股份,成功地实现了质的飞跃。闽闽东所属的机械制造业长期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挠,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且质量不高,在进口产品 的冲击下,市场逐潮萎缩,成本难以降低,技术水平提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公司未能利用改制上市募集资金等有利时机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曾是名牌产 品的“闽东电机”也逐渐失去市场,被一些原来名不经传的产品所取代。叹惜之余, 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闽闽东主营业务自1994年以来开始逐年下降,主营利润1995、 1996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净资产收益率自1994年以来每年都在10 %以下。 虽然 1997年实现扭亏为盈,但主营业务仍呈下降趋势,微利 120万元,每股收益仅为0 11.009元,并未完全摆脱困境,业绩再度下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对此公司和政府 部门必须要有一种危机感和保持一分清醒认识。

     福耀玻璃1995、1996年主营业务虽均有小幅增长但主营利润却逐年下滑。其主 要原因是玻璃行业不景气和公司最大子公司万达公司新建项目延期投资投产造成亏 损所致。随着万达公司的全面投产,公司业绩将复苏。公司1997年经营业绩已出现 转机,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46.97%和40.54%。

     根据上述福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滑坡、亏损和微利公司增多的现实情况,加大 资产重组力度,尽快全面提升福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调整产业结构,转机建 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尽快使亏损和微利公司摆脱困境、提高福建上市公 司整体业绩水平,当前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实践证明, 资产重组方式是目前亏损企业走出困境所采取的普遍措施。这种方式是运用得好, 可以达到调整经济结构、扭亏为盈等一系列效果;对于主业经营情况不好、资产结 构不合理、包袱重的企业,应通过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注入优质资 产,剥离或置换出不良资产,增强企业竞争力,在资产重组方面,要打破行业、地 域和所有制的界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充分发挥福建省 民营企业实力强、经营灵活的优势。(二)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 理结构,特别是要加强对公司领导班子的建设,真正按照股份制企业机制进行规范 运作,严格依法制定办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建立有效和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经营 决策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对企业管理者的任用考核和罢免机制,对亏 损和微利公司的经营机制要特别进行管理和监督,我们认为,早期老牌上市公司中, 一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转机建制不到位,不良资产剥离不彻底和包袱重等问题,所 以对这些公司进行“二次革命”是完全必要的。

     《上海证券报》

     福建省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尤勇杰 黄国良 周逊球

     一九九八年七月三日

[责任编辑:于小海]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