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中国货币政策猜想:降准 还是稳住不动?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4-11 14:17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中美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
4月9日,IMF在其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美国2019年经济增速将下降至2.3%。其实,业内对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已经达成共识,但预计短期内美联储不会降息。另一边,一系列数据表现已释放出中国经济回暖信号,央行或将结构性地定向降准,引导资金投向小微和其他政策鼓励的领域。
相比美国经济趋于见顶回落,中国经济则处于触底反弹阶段,加之中国央行持续加码宽松货币政策与国家出台多项减税降费措施引导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回升,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机构开始转向A股和人民币债券。
导读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其实就是作加减法,公开市场操作、MLF或TMLF,选择一种来应对接下来的MLF到期压力。”一位资深银行间交易员直言。
在市场乐观情绪逐渐上升、经济短期改善的情况下,央行阶段性暂停投放流动,连续15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
但是,当前业界普遍认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那么,货币政策是否仍将保持总体宽松?
事实上,3月经济数据出现回暖信号。PMI重回临界点以上,“猪周期”等因素引发CPI上升,股票市场一季度大幅上涨,但PPI仍处于低位。
在此情况下,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总量降准概率不大,央行可能会结构性的定向降准,引导资金投向小微和其他政策鼓励的领域。
降准对冲MLF到期?
央行已连续15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给出的理由始终是“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到4月10日,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隔夜Shibor利率为2.2780%,上升48.10BP。但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隔夜利率(DR001 )当日为2.2723%,上涨47.10BP。
“这与逆回购的到期结构有关,”招商银行研究院副总经理谭海鸣表示,虽然自3月22日以来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但3月22日到现在只有1300亿元逆回购到期;而去年同期(3月24日-4月7日)有29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仅投放了200亿作为对冲。
不过,根据中信建投测算,预计4月17日3665亿元MLF到期前,央行需要投放资金填补缺口。这使得市场呼吁降准的声音再起。
多位机构人士认为,虽然有上述因素,但流动性情况大概率会好于去年。
谭海鸣认为,今年4月财政缴税对资金面的紧缩效应会弱于去年,公共项目施工所增加投放的财政资金会高于去年,同时MLF到期量与去年持平,再加上今年也没有了去年第三方支付机构集中缴存央行所带来的流动性紧缩影响,因此,今年4月流动性情况大概率好于去年。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其实就是做加减法,公开市场操作、MLF或TMLF,选择一种来应对接下来的MLF到期压力。”一位资深银行间交易员直言。
“央行短期内降准概率不大,更可能采取TMLF等新的手段,甚至发明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通胀如何影响货币政策
除上述银行间市场因素,经济短期回暖,“猪周期”引发CPI上行,在这些因素干扰下,市场对央行降准等争议不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沈建光认为,货币政策已经站到了十字路口,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保持不动,不太可能继续放松。
“PMI指数重回临界点以上、挖掘机销量高增长、土地拍卖溢价率大幅调高、股市反弹等,这些都是经济数据回暖的信号。中国PMI比全球反弹要早,3月率先回暖。”沈建光表示,“现在谈总需求不足还言之过早,若5月、6月CPI回到3%以上,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到那时候再讨论货币政策是否收紧也不晚。”
近期,猪价、油价的大涨和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等,带动通胀预期升温,市场预计未来几个月 CPI 通胀快速上升,甚至突破3%。若通胀明显抬升,则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收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CPI上涨不太可能引起货币政策收紧,因为PPI虽然不太可能出现负值,但短期内大幅上升也缺乏动力。CPI短期内出现一定幅度上涨,核心CPI还是比较稳健,很难拉动CPI出现大幅反弹,预计今年CPI保持在2%-3%的区间。
沈建光表示,经济短期内有通胀压力,3月CPI可能到2.5%-2.6%,今后几个月突破3%的概率也在增加。如果CPI突破3%,“货币政策有可能略微收紧一下”。
谭海鸣则认为,猪周期带来CPI回升,若仅是短期扰动,而不引发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货币政策应该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在实践中市场不仅关心CPI,还关心PPI,而后者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综合考虑CPI、PPI,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太可能收紧。
总量降准难出现
对于市场热议的降准,连平认为,目前没有持续大幅度降准的空间,结构上有一定小幅度的定向降准。
他认为,应从前期“总量+结构”宽松逐步过渡到“结构性”货币政策。流动性总量已经合理充裕,大幅宽松已无必要,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很低,信贷利率去年四季度以来明显下降。总量已经不需要宽松,但不能排除结构性定向降准。从结构上考虑,结合准备金调整,让银行信贷投放更有针对性。例如,今年要求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是否应该调整准备金,让大行更有针对性的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
温斌认为,未来半年降准概率是存在的,但更可能是定向降准,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此外,降低法定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可能降低货币市场的政策性利率,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引导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
谭海鸣指出,从分行业的信贷投放看,目前投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占比相比去年明显上升;投向房地产的贷款虽然占比下降,但总量相比去年也不低。总的来看,随着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增加,贷款利率也有所下行,“货币松、信贷紧”的情况有所缓解。
“中长期来说,货币政策最大的问题不是有多松动,而是传导机制不畅。”沈建光说。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
[责任编辑:CX真]
- 中国3月财新服务业PMI升至54.4 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 (2019-04-03)
- 习近平“典”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性 (2019-04-02)
- 外媒:美大豆种植户本周组织贸易代表团前往中国 (2019-04-02)
- 中国3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8 四个月来首回扩张区间 (2019-04-01)
- 中国对美国产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 (2019-04-01)
- 降准仍是货币政策工具首选 最快下月成行 (2019-03-29)
- 李克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2019-03-29)
- 味千中国经营溢利降23% 曾因投资百度外卖巨亏近5亿 (2019-03-22)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