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最悲催”老鼠仓背后的投资感想

来源: 证券时报  2014-05-09 14:28

基金(行情 专区)行业的“捕鼠”行动继续升级。本周,某基金公司80后女基金经理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上海证监局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罚款20万元。这是今年以来公布处罚结果的第3起老鼠仓案,也是基金行业的第15起老鼠仓案件。除此之外,近期传出因涉嫌老鼠仓而被立案调查的基金经理还有不下10起之多。

在上述15起老鼠仓案件中,有13起公布了非法获利金额,获利最高的为1883万元。而亏损也有两位。本周公布的这位女基金经理就以8.45万元的亏损 额排名垫底,成为“最悲催”的老鼠仓。不过,从已公布的相关信息来看,这位女基金经理一定觉得自己的老鼠仓很是冤枉。因为,这位美女只是一名固定收益类产 品的基金经理,凭借其掌握的公司旗下基金投资品种的查询权,而同步或略晚于公司旗下基金买入了同一公司股票。这其实跟一般散户的跟风炒作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对于掌握一定信息和具有资金优势的基金经理来说,通过老鼠仓获利还是一件胜算很高的事情。比如获利金额最多的案例中,该基 金经理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靠300多万元的本金赚到了1883万元,盈利高达600%,其操作手法就是“先进先出”的经典式老鼠仓。而该基金经理掌管 的基金总资产超过100亿元,更是其频频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何如此多基金经理不惜铤而走险去搞老鼠仓呢?一方面,此前我国法律严格 禁止基金从业人员炒股 ,一旦基金经理私下炒股则难免与公司股票池重合,不可避免涉嫌老鼠仓。另一方面,则印证了股票投资“买卖虽易,获利不易”的残酷现实,因此一些基金经理才 想到老鼠仓这条捷径。

近期一篇题为《一位屌丝基金经理写给孩子的信》的微信就道出了其中的苦涩:“作为一个业绩持续不佳的蹩脚基金经 理,爸爸感觉一个屌丝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在过去十多年的投资生涯里,我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避免重复出现的错误,但是每次纠正 了一个错误之后,都有新的错误会出现,周而复始,始终提高不了投资业绩。”文章以利佛摩尔和巴菲特为例总结道,“其实这些大神们并非拥有过人的见识或品 性,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够从自身的经历中提炼出各种各样的投资信条,当这个投资者赚到大钱后,他的信条就成了人人信奉的投资圣经;而当这 个倒霉鬼输光了老本后,他的信条就成了狗屎!”

去年11月,某基金公司副总的一篇《“听风”与“识鸟”》的文章广为流传。然而不到3个 月后,便传来该大佬因涉嫌老鼠仓被查而“跑路”的消息。网友谐称,其“听风”的本领果然高强 。回顾这篇文章,行文流畅、可读性强是其一大亮点,其所列举的案例也都相当经典,但却未免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再结合其涉嫌老鼠仓的情况来看,这番经验之谈 更要大打折扣。实际上,大多数在股市上浸润多年的老股民,也都有过曾经的辉煌,但这些经验能否被再次使用,并实现盈利,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约翰 ·墨菲在《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一书中有这样的分析:如果市场正在上升,那么买进策略更可取;如果市场正在下降,那么卖出的方法才是正确的;而当市场正在横 向运动时,置身市场之外通常最为明智。这听上去很像是真理,方法客观,简捷明了且通俗易懂,但是如何看出市场“正在”下降、上升或盘整呢?这或许比破解哥 德巴赫猜想还要困难。

[责任编辑:朱燕]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