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外资机构撤离中资行 摩通减持招行套现3.46亿
来源: 腾讯财经 2013-09-17 09:58继9月初美银出清建设银行之后,时隔半月,招商银行又迎来了减持潮。
港交所16日盘后发布的股权资料显示,摩根大通于 9月10日减持招商银行2297.2651万股H股,每股平均15.06港元,套现约3.46亿港元,持H股由8.29%降至7.79%。而此番减持距离 摩根大通上一次减持招商银行仅3个月。港交所资料显示,招商银行主要股东摩根大通曾于2013年6月18日,场内减持公司好仓121.4895万股,套现 1687.489155万港币。
而上周邓普顿基金也曾披露,于9月6日减持招商银行470万股H股,每股平均14.348港元,持H股多仓比例由11% 降至10.9%。
摩根大通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因。摩根大通认为,中资银行股股价要持续上升,需要经济出现结构性改善或货币政策放松。目前看来,这两项因素皆不存在,故相信当下股价急升难以持久。该行建议增持工商银行及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股,减持中型银行股。
境外战投频抛中资行H股
从2008年开始,银行境外战投对于中资银行已经开始掀起一轮“减持潮”。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中与外资战投自身财务因素与转型的有关。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以及银行业监管方面对资本要求更加严格,都迫使这些境外战投在所持中资银行H股到期后纷纷加入减持队伍。
此前9月3日,美国银行宣布抛售建行H股约20亿股股份,从而推出建设银行股东行列,而当期以以战略投资者姿态斥巨资入股建行、工行(1398)及中行(3988)三大国有内银的外资股东,差不多全部退席。目前,仅汇丰仍然持有交通银行的股份。
往前追溯来看,今年5月,高盛以11亿美元(折合6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空中国工商银行,如果将历史上高盛多次出售工行股份产生的收入计算在内,高盛持股工行过程中获利100亿美元,而在2006年工行在港上市之前,高盛购入工行股份的成本价是25.8亿美元。
中行战略投资者减持最为明显。资料显示,在2008年最后一天,中行战投之一的瑞银在三年锁定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即全部减持完全退出了中国银行。另一战投苏格兰皇家银行步瑞银后尘,也于2009年1月全部出清中行H股。
抛售银行股原因复杂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股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巴塞尔协议III。
全球银行业准则的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对银行冲击较大。对于银行来说,新协议要求银行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和业务范围。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某些欧洲大型银行,此前有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德意志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爱尔兰银行和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都将陷入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新规定的麻烦。而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这一协议使得持有其他金融机构的少数股权变得尤其麻烦,并迫使股权收购方出售部分股权。
而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变差担忧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加速也是潜在减持推动力之一。
今年四月份,外资曾频频唱空内资行,主要考虑更多的是内地银行业信贷急剧增长、不良贷款的上升、影子银行问题以及对内地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近期还发布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持有的不良贷款规模可能会大幅增加。
而银行业中报也显示,农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为1.25%,工商银行则最低,为0.87%。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为0.99%和0.93%。相比去年末,工行不良率微升,建行持平记录,中行和农行均有所下降。业内人士分析,从四大行的不良贷款来看,4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均不容乐观。
而股份制银行则显得更不乐观,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招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32.31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25.21亿元的新增额。兴业银行今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76.25亿元,较期初增加23.39亿元,同样超过了去年全年新增额15.71亿元。
不过,尽管如此,多数外资机构在中资银行股的投资获利丰厚,他们的退出并不意味着不看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微笑彩虹]
- 千亿元级外资跃跃欲试 “鲶鱼效应”激发A股 (2018-04-27)
- 生态环境部:对华北督察局等4家派出机构开展巡视 (2018-04-27)
- 中国邀外资共造世界级芯片产业 美媒:令人意外 (2018-04-26)
- 机构:贵金属爆发在即 这一贵金属有望飙涨50% (2018-04-24)
- 解码机构调研上市银行“路线图” (2018-04-24)
- 外资入局支付清算:独资or合资 支付宝微信支付难逾越 (2018-04-23)
- 中美谈判似有转机但未进务实阶段 美或加码限制中资 (2018-04-23)
- 福建省第一季度外贸外资工作运行调度分析会召开 (2018-04-20)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