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新股资讯 > 正文

IPO停滞上市公司捂壳自重:24家员工各不足50人

来源: 证券日报  2013-08-29 08:43

随着中报和中期业绩预告的发布,不少“空壳公司”再次浮上水面。据《证券日报》统计,沪深两市有24家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各不足50人,其中半数以上中报营业收入不足1000万元,业绩亏损,个别公司甚至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专家表示,目前IPO迟迟未能重启,一些上市公司“捂壳自重”

随着中报和中期业绩预告的发布,不少“空壳公司”再次浮上水面。据《证券日报》统计,沪深两市有24家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各不足50人,其中半数以上中报营业收入不足1000万元,业绩亏损,个别公司甚至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最 典型的就是*ST太光,这家上市公司去年年报中披露的工作人员仅为6人,其中,财务人员3人,行政及其他人员3人。由此可见,除留下看守人员维持公司基本 运转外,公司已完全放弃主营业务的运转了。而日前该公司发布的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45.4万元,净利润为-447.5万元,净资 产为-1.42亿元。

另据本报记者翻阅历史资料,自2004年以来,*ST太光的员工 数就一直低于30人,2006年之后更是常年保持在10人以下。同样低迷的还有公司的业绩,从2000年到2012年,该公司的业绩有6年亏损,即便盈利 也是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基本保持着勉强把壳维持住的状态。

同样,*ST中冠A今年上 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99万元,净利润亏损412.3万元,期末净资产为1.12亿元。另据该公司2012年年报,公司员工仅余27人,其中,财务人员有 3人;行政人员有4人;后勤人员有20人。可以看出,这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空心化了。事实上,该公司在今年中报中也坦承,499万元营业收入的来源 主要是靠出租物业所收到的房租。

不仅是ST公司,一些上市公司虽然未披星戴帽,但也存在着空壳化的趋势。如东方银星靠30来个员工已经撑了好几年,主营业务一直颇为模糊,近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8万元、-1151万元和147.6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关键仍是“壳”资源的价值,借壳重组是曲线上市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目前IPO迟迟未能重启的大背景下,更是抬高了“壳”的价值,一些上市公司自然“捂壳自重”了。

比如*ST太光日前就终于找到了个好买家。8月2日,停牌近3个月的*ST太光发布重组公告称,公司拟向包括神州数码软件有限公司在内的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神州信息)的全部股东发行股份,以吸收合并神州信息。

多伦股份或沦为“空壳”

看似不同的两家企业,在业务上却有着惊人的重叠。“影子公司”或将在南昌平海与多伦股份闹独立中扮演重要的资产转移角色

一场“近亲反目成仇”的戏码正在资本市场上演。半年报发布前夕,多伦股份因参股子公司南昌平海房地产开发公司 (下称南昌平海)拒绝提供2013年半年度财报及业务开发等情况,将其管理团队诉至法庭。

然而随着记者对南昌平海身份调查的深入,另一家更为神秘的房地产公司——江西平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平海”)浮出水面。看似仅是名字雷同的两家房地产企业,背景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和业务重叠。

此次与贡献核心利润的南昌平海的公开“闹掰”,多伦股份更是坐实“空壳”之名。

“影子公司”江西平海?

工商资料显示,江西平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为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象湖新城金沙二路3999号,法定代表人叶伟波。表面看起来这家企业仅是名字与南昌平海差两字,又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记者致电江西平海,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司与南昌平海毫无关系,两家分别是不同企业。”

记者通过南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到,南昌平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陈晓()丹,成立于2003年1月14日,注册资金2000万元,注册地址为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城南隔堤南侧(东新段)。主营房地产开发、五金交电、化工产品等。

如果说两家同在江西南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具有相似的背景也不足为奇,然而两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交叉关系,十足令人不解。看似不同的两家企业,在业务上却有着惊人的重叠。

按江西平海自己的说法,公司从1999年开始全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开发一个项目。2003年,公司开发建造了南昌居住主题公园;2004年,公司规划建设了南昌九里象湖城。

而当初南昌平海地产建立的初衷,也是冲着南昌居住主题公园而来。2003年,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华天投资为共同投资兴建“南昌平海明珠城(南昌居住主题公园)”项目而组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其中,多伦股份占股本45%,华天投资占股本55%。

据了解,南昌居住主题公园项目主体为象湖新城住宅,位于南昌县象湖新城中心区金沙大道588号。项目分三期开发,分别建设多层、花园洋房、高层、独栋别墅等高尚住宅小区。

南昌居住主题公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初该项目引进的开发商只是一个,不可能引进两个开发商同时开发。”

记者发现,甚至在一家名为数字英才网的招聘网站上,江西平海公司的简介就是南昌平海公司的资料,其中涉及的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一字不差。今年6月,该公司的招聘信息仍在更新。而南昌平海多年来也一度陷入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等纠纷之中。

那么,背景有惊人相似之处的江西平海与南昌平海,究竟完全是两家不同企业,还是实则为关联企业甚至兄弟公司?

记者通过公开电话致电南昌海平房地产公司,对方操着一口方言称:“这是餐厅,我们正在做饭,好忙,不方便接电话。”话音刚落,她便匆忙挂断记者电话。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看似不同的两家企业,或为对方的影子公司 ,毕竟在围绕多伦股份的众多项目中,关联方资本运作伎俩屡见不鲜。而该影子公司如若存在,或将在其与多伦股份闹独立中扮演重要的资产转移角色。”

财报重要角色尴尬“罢工”

这样一家身份神秘的房地产企业,在多伦股份半年报准备期间突发性“罢工”,着实让多伦股份陷入尴尬境地。

2013年7月,多伦股份因定期披露2013年半年报事宜向南昌平海相关责任人卢圣魁、卢圣敬、实际控制人陈隆基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出要求,要求其出具南昌平海2013年上半年度报表、相关财务情况及公司业务开发相关情况,但遭到拒绝。多伦股份随即将南昌平海告上法庭。

8月7日,江西南昌县法院受理了多伦股份诉南昌平海房地产开发公司半年度报表纠纷一案。记者致电江西南昌县法院立案庭,对方称:“此案件还在审理之中,未果。”

得力干将南昌地产的“罢工”,不仅让多伦股份半年报尴尬“难产”,甚至让多伦股份财报数据或再也不能保持“微笑”。

实则,多伦股份近几年的收入与业绩保持平稳,南昌项目的收益都在利润的构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纵 观多伦股份近几年年报,南昌平海相关项目2008年实现累计收益3530万元;2009年实现收益3932.5万元;2010年实现收益6789.23万 元。而自2010年以来,多伦股份旗下能产生实际收益的参股公司或资产,也仅为南昌平海的房地产项目。2012年南昌平海贡献收益1719.43万元,占 到多伦股份同期净利润的71%。

南昌平海大股东为福建华天,而福建华天实际控制人乃陈隆基,其为多伦股份的前实际控制人。作为多伦股份报表中的唯一贡献主要利润的重要资产,与多伦股份此次“翻脸”,让多伦股份现任高管团队与陈隆基旧部矛盾公开化。

据了解,取得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的南昌平海,公司员工49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然而一位接近南昌平海人士称:“近几年,公司呈现萎缩状态,人员减少,地产业务逐渐开发殆尽。”

多伦股份去年年报显示,2012年南昌平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3万元,较上年相比大幅下降,但因税金下降及资产减值损失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实现净利润3820万元,较上年相比大幅上升。

而另一方面,目前多伦股份实际控制人足迹鲜为人知,办公室所在地仅有几名业务边缘工作人员留守,公司空壳化迹象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南昌平海的“闹独立”,让原本没主营支撑的多伦股份,更是坐实“空壳”之名。 (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微笑彩虹]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