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黑幕追踪 > 正文

2012A股雷阵:上海医药涉财务造假 市值日蒸发40亿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作者: 宋璇  2012-12-24 14:27

编者按:

2012年,A股投资触“雷”的频率显著增加。有公司为了上市融资,将业绩大幅“变脸”的“地雷”直至上市后才引爆,涉嫌严重欺诈股东; 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公司成为产品质量的重灾区,铅超标、致癌门、塑化剂超标等“地雷”频频引爆,不仅令投资者损失惨重,更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 外,还有一些企业被网络传闻等各种负面消息突袭,甚至“躺着中枪”……“地雷”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整个投资生态发生的变化,投资者是否已经准 备好了扫雷器?

新股业绩“雷”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不少企业上市之前业绩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为确保成功上市,不少公司铤而走险,隐瞒业绩下滑实情。

珈伟股份:上市两月业绩变脸

5月11日,珈伟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1元,发行市盈率为27.5倍。上市首日,珈伟股份表现不错,截至收盘,股价上涨近90%。不过,此后股价表现并不强势,一直维持在11.5元左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月14日,公司发布了一份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4.12%到95.85%。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珈伟股份股价直接封在跌停板上。在此之前,公司股价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走低。

数据显示,7月4日至7月16日的9个交易日,珈伟股份累计跌幅达到25%。此时,公司股价报9.45元,距离发行价已经有一段距离。此后公司股价一路走低,这对于8月13日才能解禁的首发获配机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具体来看,珈伟股份上市时,光大阳光集结号收益型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江海证券自营账户、渤海证券自营账户和国金证券自营账户分别获配100万股,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获配300万股。公司三季报显示,这些机构已经集体清空了所持该公司的股份,但粗略估算,上述几家机构合计亏损金额接近2000万元。

珈伟股份的业绩变脸并非没有迹象,早在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相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近三成。但在珈伟股份1月11日过会到5月11日上市的4个月时间里,公司保荐机构国泰君安却对其一季度的业绩变化隐瞒不报。为此,10月10日证监会下达文件,对珈伟股份采取了监管谈话并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保荐人国泰君安被出具警示函,对保荐代表人也采取了“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措施。

【点评】接二连三发生新股业绩变脸的情况,投资者认为,保荐机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监管机构对于保荐人的处罚还太轻。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监管机构非常强调信息披露的详细、完备、准确,因此,中介机构在信息披露方面出现问题,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才有可能有效杜绝违规行为的产生。

百隆东方:高管、保荐人挨批

6月12日,百隆东方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百隆东方便跌破13.6元的发行价。7月30日,上市不足两个月的百隆东方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在55%至75%之间,这一消息直接导致该公司股价遭遇上市后首个跌停板。

与珈伟股份仅有5家机构获配不同,百隆东方有34家机构获得网下配售,其中,华安、大成、汇丰晋信、汇添富、交银施罗德、兴业全球等基金公司的多只基金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多个产品,以及多家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都纷纷获配,累计动用资金约6.12亿元。

10月8日,百隆东方公告称,公司于9月28日收到证监会宁波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对上市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百隆东方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核准后至发行结束前,业绩发生大幅下滑。”证监会指出,“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未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书面说明,也未修改招股说明书或者作相应的补充公告。”

百隆东方以上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证监会认为百隆东方董事长杨卫新、董事会秘书潘虹、财务总监钟征远对此负有责任,也予以警示。

在高管遭遇处罚不久,11月7日,证监会对百隆东方首发项目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保荐代表人张宁、刘顺明采取3个月内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

【点评】三季报显示,首发获配的机构还有泰康人寿、交银施罗德的一只基金和汇添富的两只基金坚守阵地,但三家机构持股市值分别缩水6676万元、713万元和1025万元。三季报还显示,百隆东方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75.82%,长江证券给予该公司的评级为“谨慎推荐”。整体来看,外界对于公司未来走势的判断并不乐观。

产品质量“雷”

从三聚氰胺开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而使A股市场上的食品医药类个股成为“地雷”密集区。

古 越 龙山:深陷“致癌门”

6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7类34款酒精饮品,其中3款声称来自浙江的产品,被检出含有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EC),其中包含古 越 龙山的三年陈酿绍兴加饭酒、正宗绍兴陈年花雕(五年)两款产品。

“致癌门”一事爆出后,让正处于上涨势头的古 越 龙山股价遭遇重挫,报道发表的当天,该股报收14.59元,大跌4.2%。

6月19日,古 越 龙山发布澄清公告,表示产品无害,并复牌。古 越 龙山称,黄酒作为传统食品,适量常饮对人体健康有益,至今没有发现因饮用黄酒致癌的案例发生。另外,氨基甲酸乙酯是普遍存在于各种酒类及其他发酵食品中,是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并非人为添加。

6月19日公司股价止跌,上涨3.02%;6月20日,古 越 龙山再次大跌6.05%;此后,公司股价一路震荡下跌。

古 越 龙山“致癌门”事件爆发后,潜伏其中的机构损失惨重。资料显示,共有4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配置了古 越 龙山。其中,易方达价值成长持股量最高,达到1876万股,并在一季度还增仓了75万股,持股市值超过1.9亿元,占个股流通市值的3.11%,大手笔持股使其成为今年一季度古 越 龙山第二大流通股股东。除易方达价值成长外,博时新兴成长也买入了古 越 龙山730万股,占该股流通市值的1.21%。“致癌门”导致的股价下跌,让这些基金在当期的浮亏超过千万元。

【点评】事件发生后,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发表了同古 越 龙山一样的声明,很快风波便得以平息。但是有投资者认为,食品安全风声鹤唳,官方的积极应对仍然难以消除黄酒行业的信任危机。

汤臣倍健:一种产品两种结果

汤臣倍健面临的问题颇具戏剧性。3月28日,新华网报道称,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多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均显示,“部分企业螺旋藻铅超标”,其中汤臣倍健铅含量超标100%。这一天,汤臣倍健总市值达到历史高点——123.29亿元。

3月29日,汤臣倍健宣布停牌。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汤臣倍健螺旋藻片的说明》称,“公司螺旋藻产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

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汤臣倍健未超标。

同样都是国家权威部门出来的检查结果,却天差地别,让投资者找不着北。因此,4月5日汤臣倍健复牌后,股价依旧大跌8.48%。

根据汤臣倍健2011年的年报,当时兴业全球基金管理公司的兴全社会责任基金持有汤臣倍健166.33万股,占流通股的5.11%,为汤臣倍健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富国基金旗下的汉兴封闭基金持有132.55万股,为第二大股东。这些机构当时的态度都是静观其变。

与其他公司遭遇利空奇袭一蹶不振不同,权威部门冲突的态度为汤臣倍健的反弹埋下了伏笔。经过一个月的回调后,利空逐渐出尽,股价开始震荡反弹,在7月12日汤臣倍健更是创出历史新高71.98元。

【点评】随着食品行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无论是媒体还是监管机构,对该行业的监督越来越严格。可是,国内食品行业自身存在的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 题极易对企业主体造成一些负面作用力。因此,在行业监管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以减少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降低对资本市场的不必要冲击。

双汇发展:

再曝“蛆虫门”

2011年因为“瘦肉精”事件麻烦缠身的双汇发展,今年质量问题仍然接连不断。

6月14日,双汇再次被曝火腿肠内出现蛆虫。对此,双汇发展6月15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排查后认为,媒体报道的问题火腿肠同批次产品生产工艺符合标准要求,出厂检验合格。

这不是双汇发展第一次遭遇蛆虫丑闻,今年5月末,双汇曾被消费者在微博上曝出“肋排烫出蛆虫”事件。今年上半年,双汇发展就先后遭遇4次产品质量危机。

二级市场方面,双汇发展股价出现一路下跌。年初至今,双汇发展股价累计下跌幅度达到23%。

蛆虫事件爆发的时间点正值双汇发展整体上市获批前后,市场一度担忧公司整体上市进程将受到影响,目前来看,当初的担忧有些过度。

双汇发展拥有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之后,有不少机构都减持了该公司股份。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222家机构持有该公司股 份,其中,不少QFII减持了该公司的股份,比如美林国际原来持有该公司959.9万股,中报时持股数量下滑至704万股。此外,上述公司中,有66家持 股市值缩水。

【点评】民以食为天,尽管此次蛆虫事件是以消费者储存不当而告终,但食品企业决不能因此而忽略产品生产和流通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双汇发 展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分析师认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负面消息清洗之后,双汇发展的股价已经进入一个阶段性的低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 比分别增长19.9%和189.9%,业绩拐点已经显现。

虚假信息“雷”

如果业绩和产品质量都是一些有“干货”的雷,那么,因市场负面传言而股价遭遇重创的个股面临的则是“诡雷”了。

中信证券:巨亏谣言空袭

8月13日,网络疯传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公司裁员减薪”、“里昂证券员工大规模流失”等消息。当日,中信证券A股暴跌9.1%,并带动券商股整体下跌。

8月14日,中信证券继续走低,收盘时下跌1.64%。当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澄清公告称,互联网上出现的“海外投资巨亏”、“高管出事”、“公司 裁员减薪”、“里昂证券员工大规模流失”,均与实际情况不符。对于此类不实信息,公司深表遗憾,并不排除采取进一步措施维护公司及投资者权益的可能。

在中信证券发布澄清公告之后,市场将该股暴跌的元凶推给了融券做空者。8月13日,通过融券卖出中信证券的数量达到224.9万股,同时有1.66亿元资金融资买入了中信证券。

就在市场还在猜测引起暴跌的真正原因时,证监会已经悄然介入调查,并在15个交易日后公布了调查结果。

证监会调查显示,8月13日,散布“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里昂证券出现大规模人员离职”等虚假信息的为张某某、陈某、曹某,这3人并未 操作该股票,也未与做空机构存在利益关系,中信证券股价大跌,主要还是基金等机构席位大量卖出。不过,涉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违反《证券 法》相关规定。

【点评】做空机制诞生之后,编造虚假信息也许是未来一种新型的操纵股价的模式,这在海外成熟市场有很多案例。过去中国股民大多是听消息炒股,在单边 市中,这样的操作模式具备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拥有做空机制之后,依靠消息炒股获益的难度加大,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改变投资方式,更加注重研究公司本身的价 值,而不是短暂的博题材。

上海医药:市值一日蒸发40亿

5月23日,一则“上海医药涉嫌严重财务造假,遭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调查”的报道引发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当日,上海医药A股跌停,H股最深跌幅高达34%,收盘报跌24.34%,两市市值瞬间蒸发逾40亿元。

当日晚间,上海医药发布公告,对日前“公司对康丽制药有限公司及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的收购涉及财务造假,以及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已对此事项进行调查”的媒体报道予以澄清。

虽然公司对上述消息发布澄清公告,但事件还是在进一步发酵。5月25日,该公司再度发布了澄清公告。

5月31日,恰逢上海医药股东大会,由于此前的报道,当日股东大会吸引了大批媒体到场。股东大会现场,中小股东和高管之间针对财务造假、内斗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有关上海医药的意外报道,外界认为与做空力量有关。5月末,恰逢上海医药H股四大战略投资者所持限售股解禁之日。股东大会现场,上海医药战略投资者质疑的国浩集团股东代表就表示,“利空消息让他们很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的信息显示,5月23日,上海医药H股遭遇大举沽空。当时坊间也传言,有对冲基金和有关人士合谋沽空上海医药。

【点评】5月23日的暴跌是否空头阴谋已经很难确认,机构对上海医药的兴趣开始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从近两个月的资金流向看,上海医药资金流向呈现净流出的状态。摩根大通、中金公司等给予该公司的评级都在中性和谨慎买入的状态。国泰君安研究所在研究报告中称,确信上海市政府对上药进行改革的决心,对其改革及整合的前景更加乐观,但目前来看,改革的进一步动向却不明朗。

康美药业:遭“浑水式”做空

12月15日,有关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消息见诸报端。有媒体质疑,康美药业在土地购买和项目建设上涉嫌造假,至少虚增了18.47 亿元的资产,几乎为公司2002年至2010年9年的净利润总和。尽管康美药业12月16日晚间发出澄清公告,但12月17日开盘仍跌停。

随着媒体对该事件的跟进报道,康美药业此后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到18.21%。

此时,一家名为中能兴业的投资咨询公司浮出水面。媒体报道中,就是引用了这家公司对于康美药业的调查数据。

有传闻指出,中能兴业为了调研康美药业前后耗时近半年,而成本也高达十几万元。申银万国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罗鶄表示,“康美事件”的质疑者不够专业,同时称中能兴业动机不纯。

中能兴业随后通过在雪球网的账户“中能兴业valuetool”,发表了署名为“中能兴业赵冰”的文章,回应称:“恳请罗女士或者康美公司向证监会 举报,以彻查我本人、我公司、我公司员工以及亲属等是否持有空头头寸。”同时声明,在搞清楚A股做空的法律风险、是否存在道德问题之前,不会进行任何做空 交易。

此次“造假门”对基金的打击非常明显。三季报显示,目前有124家机构持有康美药业。大成蓝筹稳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嘉实主题精选基金分别持有康美药业2933.24万股、2538.62万股和2500万股,分别是康美药业的第六、七、八大股东。

从绝对数来看,大成基金有10只基金、上投摩根有9只基金、嘉实基金有7只基金持有康美药业股票。值得关注的是,券商集合理财扎堆康美药业。其中,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旗下有12只产品持有该公司股份,合计持有1604.44万股。此外,东吴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都有一只以上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该股。

【点评】浑水和香橼做空中概股成功之后,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在猜测,这样的做空模式什么时候会在A股出现,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会如此快速地到来。尽管 中能兴业否认做空康美药业,但无论是中能兴业发布质疑报告的做法,还是康美药业遭遇的连续下跌,都与浑水和香橼等机构做空中概股非常相似。上海一家私募基 金投资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论中能兴业质疑康美药业的目的为何,就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而言,出现“打假者”的利大于弊。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