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新股资讯 > 正文

6企业上会5家被否通过率仅16.7%

来源: 国际金融报  2017-11-08 09:38

“前所有未有的事情!”一位从事IPO的资深人士对IPO日报表示,“今天的审核太猛!太猛!真的太猛了!”

上述资深人士之所以有如此惊叹,主要是因为今日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结果“吓死人”:6家企业上会,只有1家通过审核,其他5家全被否决。

今天IPO上会的唯一“幸存者”是春秋电子,成都尼毕鲁(深度分析链接)、云南神农农业、山东玻纤集团(深度分析链接)、国金黄金、上海锦和商 业(深度分析链接)等5家企业均未通过审核,通过率仅为16.7%,创下了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的记录,前次最高纪录同 样由本届发审委(于10月31日)创造,当时6家企业上会,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2家得以过会。

这一审核结果不仅让IPO企业明显感觉到立冬日的“寒流”,也让不少市场人士惊叹:“新一届发审委为史上最严”。

大发审委审核“快、严、细” 

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新一届发审委换届上任已有六周,整体工作风格被业界人士概括为“快、严、细”。

首先,审核节奏有加速迹象。IPO继上周有11家企业上会后,本周共有14家闯关,数量上有所提升。

从企业排队时间上也有所体现。2017年1-10月,430家IPO上会企业,从预披露到上会的平均排队时间为560天,相比2016年企业 IPO上市平均时长2.2年,明显存在加速状况。另外,9-10月份出现6家今年受理、今年上会的企业,这个数量到了11月,仅前10日就出现7家今年受 理、今年上会的企业。IPO“堰塞湖”加速泄洪。

其次,严格审核,新一届大发审委的审核标准近期更加严格。

据统计,截至11月7日IPO上会情况,441家上会,348家顺利过会,整体过会率为78.9%。IPO申请被否的企业数量增至66家,8家取消审核,暂缓表决的企业为19家。

其中,2017年1-11月IPO过会率分别为:81.6%、77.8%、94.2%、82%、79.7%、69%、85.2%、82.6%、73.6%、64%、36.4%(11月统计数据截至7日),下半年通过率连续下降。

对比大发审委10月正式亮相以来,已审核36家,其中,20家IPO企业过会,13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低至55.6%,近乎每两家企业就会否决1家。

从上市板块看,截至今天,206家企业欲上交所主板上市,170 家过会,通过率为82.5%;81家欲深交所中小板上市,67家过会,通过率为83.95%;154家欲深交所创业板上市,111家过会,通过率为 72.08%。虽然今日被否的5家均为欲登主板的企业,但创业板过会率最低。

再者, 大发审委委员对上会企业的细节格外重视。每一家上会企业的问询问题都在4-5个大类,其中还包含不少相关问题,发审委和发行人一问一答式的问询,多则13、14个,少则7、8个。在新一届发审委深挖细节的审核风格下,任何细枝末节的问题都可能被提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被否的案例来看,“净利润大腿说”似乎开始失效。净利润规模等业绩条件并非是审核的唯一标准,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性、内控有效性、商业模式合规性、以及募投项目合理性同样会影响发审委的决定。

证监会大发审委努力全方位抑制IPO财务造假与业绩粉饰,减少新股业绩变脸,以达到给市场注入新的经济动力,让更多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低通过率会否成为常态?

近期IPO上会企业的审核结果,不仅给市场人士造成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业界对低通过率是否会成为常态的讨论。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此低通过率将有利于次新股,新股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

“也可能只是几家质量较差的企业恰巧排在一起上会了。”同样有人对这种审核通过率的持续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发审通过率高或者低,和上会企业质地、发行人上会时的临时应变能力等息息相关,也会受到很多偶发因素影响。

因此,今日或近期的通过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大发审委的整体审核风格,也不能确定未来一段时间会保持这种状态,还需观察更长的审核周期才能明确下结论。

不过,从严审核态度已定。在新的大发审委审核体制下,证监会对参与发行审核的7名委员采取一次一授权,由电脑摇号产生当期的发审委委员,不固定 召集人、不固定组,临时组建发行审核团队。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审委委员们“被公关”。同时,新一届发审委强调了对违法违规委员的追责,在原有谈话提 醒、批评、解聘等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开谴责的处理措施。这些举措都进一步确定从严审核将会持续下去。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莹)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