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20个涨停板新股长啥样?中小创+小市值是关键
来源: 证券时报 2016-10-25 10:452016年的新股发行市场延续了2015年的火爆行情,截至10月14日,沪深两市发行新股141只,仅8月份就有30只股票上市。在大盘走势疲软、成交量低迷的行情下,投资新股更是成为了获取稳定超额收益、规避风险的绝佳选择。然而,当新股上市已成为涨停板游戏的时候,个股之间的分化也开始显现,新股涨停板数量、区间涨幅以及涨停板打开后的走势均因上市时间、所属行业、市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
计算机行业新股最牛
2016年发行的新股在上市后连续“一字涨停”板的平均数量为13.77个,其中,主板上市股票的涨停板平均数为12.41个,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为14.78个。在上市后获得连续20个以上涨停板的11个新股中,主板上市的企业仅占两席。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在上市后的超额收益整体高于主板上市公司。
不同行业新股的爆发力也存在差别。对2016年上市新股超过5家的行业统计发现,计算机行业的新股平均收获19.16个涨停板,遥遥领先于其他 行业,轻工制造业以15.6个涨停板紧随其后,传媒、汽车、建筑装饰行业的涨停板数量排名靠后,但差距不大,平均收获了13个左右的涨停板(见图1)。从 新股上市后30个交易日内的涨幅来看,计算机行业新股的平均涨幅为517.7%,同样在各行业中一马当先。轻工制造与电气设备行业新股的涨幅也超过了 300%,分别达到361%和340%,而传媒行业新股平均涨幅为191.84%,在主要行业中位列最末。
导致新股上市时市场表现出现行业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行业间的估值差异。计算机、信息等热门行业是新兴概念股的集中地,行业整体估值数倍于传统行 业,然而,由于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需遵循23倍市盈率的“窗口指导”,新股在定价时难以展现出估值上的差异,绝大多数都是按照价格上限发行。因此,新 股在定价阶段的估值扭曲只能通过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市后修正。
涨停板数量的决定因素
为考察2016年上市新股连续涨停板数量的影响因素,我们选取发行规模、估值定价、行情指数、基本面数据等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样本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在A股上市的新股。参数设置如下:
Y:新股上市后连续“一字涨停”板个数;x1:发行价格;x2:上市当日总市值;x3:新股首发市盈率/所属行业市盈率;x4:上市当日次新股指数;x5:上市之前三年企业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区间下,仅有上市当日总市值与上市当日次新股指数两个指标与涨停板个数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超过0.4,二者分别与涨停板个数呈中度负相关和中度正相关,其余三个因子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较低,与涨停板个数的相关程度偏弱,影响力有限。
以新股上市时的总市值衡量的股票发行规模对涨停板数量的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为-0.409,即市值越小,股票上市后涨停板的数量越可观。在A股 市场上,低市值的股票往往具有更大的价格弹性,因而,对于财务状况普遍良好的新股而言,低市值意味着更高的收益预期,故该因素成为了决定涨停板数量的关 键。统计结果显示,新股上市后“一字涨停”板数量超过20个的企业的上市当日平均市值为11.1亿元,而对于上市后一字涨停板小于10个的新股该项指标均 值为126.23亿元,为前者的十倍有余。
新股上市后次新股指数的表现同样是影响上市后涨停板数量的重要因素,两者相关系数为0.409。与处于平稳 震荡中的沪深300指数相比,次新股指数的波动更为剧烈,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先于大盘。以2015年12月31日的收盘指数为基点,在2016年5月下旬之 前,次新股指数始终运行于沪深300指数之下,而5月20日之后,次新股指数一路上涨,最大涨幅超过25%,形成一波小行情。而通过对2016年上市后涨 停板次数最多和最少的新股的统计发现,上市后达到至少20个涨停板的个股上市日期均在5月下旬之后,而上市后涨停板个数不足10个的个股中上市日期在5月 下旬之前的占到82%。上市时点对新股表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新股首发市盈率/所属行业市盈率对上市后涨停板数量的影响力偏低,相关系数仅为-0.238。不过,这一指标在极端情形下的参考作用依然明显。 对于样本中首发市盈率/所属行业市盈率比值最低的20家上市公司,上市后获得的平均连续涨停板数量为16.32个,而对于样本中这一指标最高的20家上市 公司,上市后的平均涨停板数量仅为11.95,二者相差4个涨停板。
进一步引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对假设因子与涨停板个数的线性关系进行拟合。回归结果显示,上市日次新股指数、上市时市值、发行价格这三个自变量 对上市后连续涨停板个数这一因变量的影响力显著。而首发市盈率/行业市盈率因子及企业上市之前三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因子的参数则完全不显著。
将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因子剔除后重新回归,拟合得到的方程为Y = -0.222x1- 0.502x2+ 0.454x4 + b,方程和系数均显著。该方程的R方为0.439,表明该方程对于新股涨停板的数量的解释力度大约可达到44%。
涨停板个数与后市收益
连续涨停板所带来的股价连连攀升固然令人兴奋,但这场高收益的狂欢毕竟只属于极少数中签的幸运儿,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新股涨停板打开之后的走势更令人关心。
通过对表1和表2中所列示个股的分析发现,2016年上市的连续涨停板数量较多的个股在涨停板打开后短期内的走势以震荡和小幅回调为主,振幅不 大。这说明该部分新股的涨停板的数量虽多,但市场投资情绪化所导致的股价虚高并不明显,大多数新股的高收益能够如实反映出市场对该股票的判断,即使有市场 过度反应而产生的超额收益,股价的回调过程也能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
而上市后连续涨停板数量较少的个股在涨停板打开后的走势更多地与当时所处的市场行情有关。5月20日之前上市的新股基本于5月下旬次新股行情开启后迎来一波上涨,在此之前多以震荡为主。
中短期来看,开板后30个交易日内的收益为正和为负的新股各占50%。正收益的股票开板前的平均涨停板个数为12.06个,而收益为负的股票的这一均值为15.23,上市后连续涨停板数量越多,开板后中短期收益越小。
中长期来看,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板的数量并不影响股价回调的风险。以最大回撤率(一段时期内股价由最高点走到最低点的跌幅)衡量个股中长期风 险,2016年前八个月上市的新股平均最大回撤率为31.84%,其中上市后连续涨停板数量超过20个的个股均值为34.03%,连续涨停板数量在10个 以内的个股均值为30.78%,差异并不明显。
可见,对于优质的新股标的资产而言,开板前涨停板的数量确实会降低其短期收益,不过涨停板数量不应成为投资者担忧其长期风险的主要衡量因素。
结语
巨大的超额收益引得市场对新股申购的热情高涨。本文立足于寻找新股开板前连续涨停板数量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找出各因素对涨停板数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中小创和计算机行业新股在发行后获得的涨停板数量最多,而新股的市值和上市后次新股指数的表现是影响该股票涨停板个数的最主要原因。
短期来看,上市后涨停板数量多的新股在涨停板打开后面临横盘和回调的风险较大,30个交易日内普遍以负收益为主,此时投资应以谨慎观望为主,并可配置一些开板前涨停板数量较少的新股。中长期来看,开板前的涨停板数量并不会对股价回调造成过大的额外风险。(助理研究员 范璐媛)
[责任编辑:曾真真]
- QFII最新持股动向曝光:十大重仓股市值占比超五成 (2018-05-03)
- 白马蓝筹受追捧 机构扎堆次新股 (2018-05-03)
- 创维激进的代价:销售和业绩大溃败 市值下跌超50% (2018-05-03)
- 美股市值一日蒸发近8000亿美元 (2018-04-09)
- “独角兽”概念爆发 新股168榜单表现可圈可点 (2018-03-22)
- 欧美股市齐涨 亚马逊赶超谷歌成全美市值第二高公司 (2018-03-21)
- 收评:创指翻红上演大逆转沪指跌0.01% 次新股回调 (2018-03-15)
- 昆仑健康违规股权处置大限已到 仍未确定新股东 (2018-03-15)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