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机构逐步退出“烂壳股” 新规之后方案频频被否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6-10-19 10:52“自从新规实施之后上市公司频频主动终止重组,股价跌停机构退出,壳资源股今后还有没有价值了?”昨天重组方案终止的中潜股份成了两市唯一的跌停股,且为一字跌停,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壳资源股的炒作产生了怀疑。
不过市场人士却认为,重组新规严厉以及部分机构撤出并不代表所有壳资源股从此一文不值。一些虚假重组、 忽悠式重组的公司将受到沉重的打击,相反真正有价值的壳会体现出来,而烂壳股将不再受追捧。
本报记者发现,壳资源股出现没落迹象,多家原来热衷于举牌、炒壳的私募机构,开始逐步退出一些壳公司。
二季度刚刚入驻科林环保的神州牧基金,在三季度其中两只产品已经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7月27日,大东海A公告称,新价值投资减持12.53万股,持股将至5%以下。
6月18日,园城黄金发布公告,思考投资减持121.14万股,占总股本0.54%,不再是持股5%以上的股东。
新规之后方案频频被否
为何如今壳资源股会出现被嫌弃的迹象?本报记者了解到,监管上的变化是关键因素,同时上市公司也出现主动终止方案之举,导致壳资源股价值下跌。
6月17日,中国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为“炒壳”降温。9月9日,这一新规正式落地,被称作“史上最严”重组规定。
到目前为止“史上最严”并购重组新规已经实施一个多月,并且已经发挥作用。今年以来,已经有19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被否。其中,被否的公司当中神农基因、升华拜克、天晟新材今年均已两度上会。
如果以6月17日重组新规开始征求意见为分界点,可以发现18例被否案例有8例在6月17日之前,10例在其后,重组被否结果前后差异明显,6月17日之后被否案例明显增多。
另一显著变化是有条件通过的比例大幅降低。
有上市公司董秘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乌鸡变凤凰”的例子将越来越难了,《重组办法》对借壳方和壳公司都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想借壳和想卖壳都难了。
其实,对并购重组审核愈发严格符合业界预期,证监会高层也多次明确表示肯定。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也知难而退,主动终止重组方案。自《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约有45家上市公司主动终止重组方案。
其中,中潜股份8月2日上市,9月5日宣布停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且停牌位置属于股价高位。但是随后公司宣布重组失败。10月18日,中潜股份成了两市唯一的跌停股,且为一字跌停。
壳资源股并非全面贬值
显然,随着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的提高,炒卖“伪壳”、“垃圾壳”的牟利空间将大幅压缩。
实际上,本报记者发现,新规也并非对借壳重组全面否定。其中,新规缩短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冷淡期,由3个月缩短至1个月,从这一政策细节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壳资源股并没有一棍子打死。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规将使得壳市场产生明显分化,对一些虚假重组、 忽悠式重组的公司将是沉重的打击。
“一方面,规范运作的壳资源股所受影响不大、仍是市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大’集团下的‘小’上市公司且持股超过5年的,后续资产注入不受限制,存在较多的交易机会。”本地一家券商人士认为。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机构对有价值的“壳资源”股其判断价值大体有三个,分别是:“市值小于40亿元”、“净利率小于10%”、“净资产小于5亿元”。
如何判断重组的风险和把握投资机会?广州证券首 席策略分析师张广文表示,重组成功概率较大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大股东背景很强;资产关联度以及盈利能力较高;重组后的资产对现有资产是增量,回报 率比现有资产要高,估值合理。考虑到审核要经历董事会、股东会、国资委、证监会、交易所等各个环节,审核周期长,投资者应更多关注预案提出不久的和批复后 真正能实施的上市公司。
挖掘大股东的潜在背景
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则建议投资者首先可以挖掘壳资源股背后潜在大股东的背景,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条选股捷径。此外,如果上市公司还处在剥离资产过程中,短期内停牌可能性不高,当清楚地看到不需要剥离资产后,离停牌就不太远了。
[责任编辑:曾真真]
- 资管新规还未正式落地 银行已感不妙:存款消失不少 (2018-04-27)
- 机构定制基金迎来大发展 新规后87只首募近2500亿 (2018-04-23)
- 资管新规即将落地 银行信托影响几何? (2018-04-09)
- 货基新规冲击T+0垫资模式 基金电商业务受很大影响 (2018-04-09)
- 资管新规审议通过 打破刚兑后拿什么替代银行理财? (2018-04-02)
- 条码支付新规实施 网联银联正面交锋 (2018-04-02)
- 条码支付新规施行在即 三个事项请注意 (2018-03-30)
- 一批新规4月起实施:扫码支付每日限额、环保税首轮缴纳 (2018-03-30)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