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并购重组严字当头 促其回到服务实体经济正途
来源: 证券日报 2016-08-02 10:44不可否认,并购重组审核趋严已经成为事实:上周,共计有5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未获得通过,否决率高达26.3%。
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
不妨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进行对比:12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中,未过会的只有8家,通过率为93.6%。
也正是对并购重组审核的越发严格,有资深投行人士称“已经切身感受了监管层的变化,再也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试探监管底线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6月17日,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2014年11月份之后的又一次修改,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借壳上市的行为,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脱虚入实”。
与之前窗口指导、“一事一议”不同的是,此次修订重组办法从立法角度细化了借壳上市的标准。完善借壳上市的界定标准,通过配套融资的取消、股份锁定期的变更等压缩借壳上市的套利空间,并增加对规避借壳上市的追责条款、规定公司及大股东违法违规将不能被借壳。
从2013年初露锋芒到2014年百舸争流,再到2015年全民盛宴,A股市场上的并购重组似乎在一夜之间走向火爆,并且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技法在批量造富之时,还夹杂着暗藏风险的创新手法。
创新诚然重要,但底线不能缺失。遗憾的是,在精妙的各色方案中,刻意规避监管、无视投资者利益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对于这种行为,就只能是一个字:严。
我们看到,除了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的审核愈发严格,沪深两大交易在这方面的监管同样是严字当头。
比如,上交所将并购重组预案等信息披露纳入事后重点监管的范畴,对“忽悠式”、“双高(高估值、高承诺)”类重组以及规避借壳类重组加大问询力 度,着力强化风险揭示。同时,加大了并购重组违规的事后问责力度,集中处理了一批重组信披违规及与之有关的滥用停牌行为。7月份,共对16家上市公司的重 组预案进行了事后问询,共提出297个关注问题,要求中介机构发表意见283项,要求公司补充提示重大风险61项。其中,重点关注规避重组上市认定标准、 标的资产估值的合理性、盈利预测和补偿承诺的可实现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深交所最近发文,点名针对“虚拟现实”、“石墨烯”等热点题材重组事项,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准确、完整地披露具体情况和对公司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揭示,同时细化停牌冷却、内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断遏制市场炒作。
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严字当头,笔者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只有明晰规则、激浊扬清,A股并购重组才能回到服务实体经济正途,也只有如此,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曾真真]
- 看光大银行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2018-04-27)
- 转型发展的浙江路径: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2018-03-19)
- 福建三地市长畅谈振兴实体经济 (2018-03-19)
- 央行:2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1.02万亿 (2018-03-09)
- 柳磊:多管齐下促进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 (2018-03-09)
- 防“蹭热点”炒作严监管并购重组 问询函密集发布 (2018-01-19)
- 明年实体经济将迎新机遇 (2017-12-26)
- 资金脱实向虚核心原因是实体经济利润率低 (2017-12-19)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