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港股 > 正文

沪港通利好赴港上市企业:H股转板IPO案例调研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10-27 10:01

在沪港通启动的预期下,尽管各方对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有所期待,但记者从A股拟上市企业中了解到,很多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

“我们的企业主要面向内地市场,没有海外运作的迫切需求,而且我们排队已经很多年,在临门一脚之际放弃确实比较可惜。”一家沪上拟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指出,尽管排队多时,但公司管理层仍然选择坚守A股。

另一家今年年内刚刚上市的台资企业则更为执着,该企业为登陆内地市场,不惜从台交所下市,经历IPO暂停、IPO核查、A股堰塞湖等重重困境, 终于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发行。“从最终获得的市盈率情况看,我们的等待和苦难都是值得的。”该上市公司董秘颇为感慨地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尽管A股600余家排队企业冗长,但像上述坚守者仍然众多。两地上市地徘徊背后,何种因素将决定企业最终的选择,绿靴资本将为投资者带来最新鲜的H股转板案例,剖析企业适合A或H股上市的核心原因。

沪港通对一级市场影响预估

港股通将极大地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制度趋同化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伴随沪港通开通后,未来港股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将大大吸引香港资本市场上市价值。

目前港股市场的交易量中,内地投资者占比较小,而沪港通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对港股市场是长期利好。

长期来看,香港股市监管与制度规则相对比较完善,相信在两地互联互通不久后监管部门将尝试更多的制度创新,稳步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唐嘉欣指出:“由于内地多个主要行业和国企的持续深化改革,以及充实的拟上市企业管道,将刺激香港IPO市场有更好的表现。 企业在香港上市流程快捷便利,时间易掌控,再融资市场迅捷且金融工具丰富多样,与国际市场的联动紧密。而部分行业的市盈率因为更受国际资本追捧,在香港市 场的估值相对更高。因而,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将有助于内地发行人建立国际化运作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竞争力。”

消费品、零售、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由于品牌拓展和资金募集等需求,历来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较热门的行业。近年来,一些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 (TMT)的企业也偏爱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预计沪港通实施后金融等蓝筹板块,以及投资增长稳定的家电、汽车、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或将被看好。

另一边,部分内地企业港股上市后,有望成为后续沪港通成分股,无疑加大了上市价值。“沪港通给两个市场都带来了活水,对已经上市的内地企业和考 虑去香港上市的企业也是利好。如果进入沪港通名单,不仅香港投资者可以买,其他内地投资者也可以买。上市公司的价值能更好地被挖掘。”港交所北京代表处副 代表黄兴玲表示。

案例一:迪信通之八年上市路

迪信通2006年开始筹备海外上市,并做了相关规划和准备,引进了香港的鼎晖,美国的一些投资基金。

根据黄建辉介绍,当时海外上市两个途径,一是从证监会审批,程序相当复杂;另一个模式是红筹模式,在国外注册公司,通过协议和收购等控制拟上市公司,企业将外资化。但公司进行大量的准备之后,正好赶上2006年9月,商务部等监管机构一纸批文,将红筹上市路子堵上了。

经过三年彷徨期,2009年,迪信通再度启动上市,而这时将上市地由海外改至境内A股,同时做了一些股份制的改造,覆盖了二十多个省公司,花了很多时间,一直到2011年提交了A股上市的申请,证监会接收了材料。

之后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由于其后市场、新股改革等原因,IPO暂停,一直等到2013年,公司发现若继续任上市遥遥无期无法实现融资计划下去,将影响到企业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6月,迪信通提交内地IPO终止申请,再度转战香港。“我们前期经历了7年多的上市准备过程,在内地排队等待很长时间,所以当初转向H股上市筹备跟中介机构沟通的时候,他们说几个月就能上了,我们都将信将疑。”黄建辉感慨道。

令黄建辉意想不到的是,该公司自2013年10月筹备H股上市,11月审计机构等中介部门开始入场,及至今年7月8日香港上市,一共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

案例二:中国圣牧的红筹回归

相比迪信通,中国圣牧的上市之路则要相对幸运一些。

“去年10月份,我们本来准备在A股排队上市的,也做了2到3个月的探索工作,从结果来看,感觉A股上市程序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最终决定走红筹上市路线。” 中国圣牧(01432.HK)董事长姚同山表示。

中国圣牧前几年曾做过一些红筹上市的铺垫工作,红筹模式比较规范,所以大大节约了后续筹备时间。

“我们从去年11月完善红筹模式,到今年3月底报香港监管层,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成冲刺过程。”姚同山指出。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