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国企民企对话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存三大担忧

来源: 上海证券报  2014-03-03 09:04

3月1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众多国企、民企的领军人物及专家学者聚首“混合所有制的力量”财经智库沙龙,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题畅所欲言。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所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仍有许多“题”要破。对此,一批民营企业代表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主要集中在“被控制、谁混合、怎混合”三大问题上。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既不存在国有被私有化,也不存在私有被国有化。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则对当前渐热的国企员工持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一定要规范,没有规范不要轻易试点。

厉以宁:国企员工持股没规范不要轻易试点

⊙上证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邱江

“目 前在各地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试点职工持股已成为一些地区计划使用的方式。我建议国资委在研究国企员工持股时要注意:应做到什么程度,既符合职工的利 益,又符合投资者的利益,两点都要兼顾。在中国国情下实行员工持股,如果弄不好,不一定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一定要规范,没有规范不要轻易试点。”全国政 协常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强调。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混合所有制的热烈讨论,厉以宁3月1日在参加“混合所有制的力量”财经智库沙龙时发表了上述看法。他称:“最近对混合所有制做了一些调查,发现有几个误解”。

“我 最近调查了国有企业的员工持股制,希望大家搞清楚观念。”厉以宁详细分析,“我遇到几种说法,首先是说员工持股制好就好在把国有资产的短期效益让员工分 享,如一旦上市,股权增值后马上就抛掉,赚一笔钱。很多有这种想法。其次说这是福利,我工作了几十年,现在你给我点股,就表示对我过去功劳的承认,这跟改 进不改进企业竞争力关系不大。”

厉以宁举例说:“记得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当时有一阵子员工持股风气很盛,我那时在全国人大起草证券法的过程中就遇到一些问题。那时要买原始股非常困难,要排长队、要抽签,别人就不满意,你们不排队到前面了,优惠还一大堆,一转手就得一笔收益,这样不公平。”

“根据我1990年经验,这个试点以后不好收场。所以我们为这个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是全体职工人人有份,还是只是有功劳的有,还有能不能买卖、能不能传给儿子、能不能继承下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厉以宁强调。

与此同时,厉以宁还着重提出了社会对混合所有制的几个认识误区,包括:国企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是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及国有资本已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民营经济不想走混合所有制等等。

在 厉以宁看来,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问题,已进行的国企改革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远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关键问题 不在持股主体的多少,而是资本是否能够发挥现代企业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靠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混合所有制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法人治理结构真 正完善。

厉以宁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中,国有资本的力量不在于现在资本的多少、控制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控制的究竟有多大。

“比 如100%国有的企业,当时是1000亿就控制了1000亿;比如90%是控股的企业,就控制1100亿;再如控股40%就能够做的话,1000亿的资本 可以控制的是2500亿;更低的1/3就能控股,这样控制3300亿。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厉以宁称,“真正资本权力的发生还不完全在资本的存量和控 制力的大小,而在经营管理。假定1000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假定中国国企能够效率大大提高,在新制度下劳动生产率远不是现在这个水平。”

庄聪生:混合所有制仍有许多“题”要破

⊙上证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邱江

“全国工商联经过多年调研发现,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有三种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3月1日在参加“混合所有制的力量”财经智库沙龙时说。

据介绍,一种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实力之后,主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通过参股或参与某些项目,把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有些家族企业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开放的人才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有些民营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时遭遇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的阻碍,为了能在这些领域或行业获得发展机会而参股国有企业。

“目前,前两种形式从实践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找到了有效的途径;第三种形式主要是受发展环境影响,在特定时期出现的一种现象,将来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生新的变化。”庄聪生说。

据 介绍,截至2013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注册资金39.3万亿;个体工商户达到4436万户,注册资金达到2.4万亿。民营经济在 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人口和90%的新增就业人口,为经济社 会作出重大贡献。

庄聪生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第一,要研究和解决怎么样让民间资本愿意来的问题。第二,要研究和解决如何让民间资本进得来的问题。要明确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进入的实施细则和办法。特别是当前要在金融、 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国有资本相对集中的领域,尽快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发展的空间。第三,要 研究和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何混起来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要通过拆分业务,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寻找 结合点和切入点。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私有化

⊙上证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邱江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混合所有制的力量”财经智库沙龙上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意味着私有化。混合所有制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方式,既不存在国有被私有化,也不存在私有的被国有化。

宋志平认为,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几个问题。其一,虽然搞了混合所有制,但是我们的一些国有管理深入到了混合所有制里面,使混合所有制有所反弹。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和民营、国企一样作为一种所有制形态,就是股份制。

其二,上市公司有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在很多上市公司里面机制并不活。上了市,把投资者挡在外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包含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和现在搞的混合所有制还有点区别。应该把混合所有制提高到国有经济保值增值和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

其 三,现在大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很多误会。民企搞了混合所有制,是不是被国企化?国企搞了混合所有制,是不是被私有化?混合所有制是不是一个过渡状态?是 不是通过混合所有制下一步就是私有化?我认为不是,我认为混合所有制应该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个长期的或者是基本的一种方 式,既不存在国有被私有化,也不存在私有的被国有化。

 

对混合所有制 民企存三大担忧

⊙上证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邱江

目前包括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国企等在讨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仍有不少误解与不同看法,而另一方被“寄予厚望”的民营企业则对此或多或少存在顾虑。

在 3月1日举行的“混合所有制的力量”财经智库沙龙上,一批民营企业代表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便是被控制的问题。“我是代表浙江民营企 业来的,有几个担心。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会不会越来越强,控制力会不会越来越大?比如杭州的房地产行业,原来本地的企业很多,现在很多本地企业都不 行了,因为国有企业进来后,凭借其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挤占市场,现在的杭州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国有企业拿地,民营企业基本上拿不到地了。民营企业担心,国 有企业一旦控股,就被国有企业控制了。”浙江省政协委员朱仁华告诉记者。

其次是谁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通常实力比较弱,没有话语权。“以前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很多,比如杭州湾大桥,开始很多民营企业进去,但早早就退出了,因为股份很少,也没有话语权,这种混合没有什么价值。”朱仁华称。

再 次是怎么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要看国有企业拿出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拿一些骨头,没有肉,那么民营企业也没有兴趣。“目前发电行业利润率不高,诱惑力不大, 最近我们在调研时也设计了一个课题,如让民营企业去发电,电网这块能不能放开?我们也没有把握,下一步我们会提出一些方案,可不可以组织一些地方的电力公 司,由民营企业来参股或控股?”朱仁华说。

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董事长郭向东曾在北京、重 庆参与过多起国企的重组改制。“东兆长泰参与国企改革是比较早的,1998年控股了重庆一建,2002年控股了北京二建,2006年控股北京一建。”郭向 东表示,“几年的经验下来,我们控股的是子公司,而实际上,我们合作的对象是其母公司,合作起来还是挺艰难的。”

“我 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现状,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分析认为,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问题上,有些障碍 还没有扫清,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制约。有些国家允许非公企业进入的领域,不少的非公企业并不想进入,也不愿意和国企混合。而有些非公企业想进入、也愿意 和国有企业混合的领域,却没有真正地放开准入限制。“大家说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天花板就是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