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IPO新政考验新股申购眼光 打新只赚不赔或成历史
来源: 证券时报 2013-12-05 08:39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影响逐步发酵。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业界的一致看法是,往后无论是网下配售还是网上申购,参与申购的投资者必须改变“逢新必打、打新必赚”的传统观念。
多家询价机构表示,为了拿到新股筹码一味报高价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投资者需依靠自己的投研水平、站在价值投资立场,报出合理价格,进行理性申购。
新股申购策略难度增加
83家过会企业已被业界聚焦,机构投资者正仔细研究首发募股(IPO)重启后可能率先发行的过会企业。
由于询价和配售规则发生变化,多家机构负责人认为,往后报高价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报价将依托自身投研水平。“但首批发行的新股可能受炒作,捡便宜货几乎没有可能,毕竟市场资金对新股渴求已久。”某机构人士称。
率领团队火速研究完83家过会项目后,某券商自营负责人陈安(化名)表示:“其实我们在IPO暂缓的一年多时间中没有闲着,常与一些券商发行部门进行沟通,所以对新股发行制度的变化有所准备。”
“已经过会的83家企业,无疑是IPO重启的排头兵,剔除个别券商承销的二十几个项目,大约有50~60家企业会在一个月后获得发行的机会。”陈安称。
“IPO暂缓的时间里,机构均将精力更多放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如今IPO开闸,初期肯定会出现新股集中发行的情况,机构投资者一时间面临多种选择,其实选股的难度更大了。”一位拥有询价资格的机构人士称。
新股发行改革之后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层不做价值判断,投资者将自主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决策,当然也必须自行承担新股发行后因经营与收益变化导致的风险。
“坚持价值投资不变。”上述机构人士表示,“虽然难度增加,但机构投资者的议价权也随之提高,这更加考验机构的投研能力,以后甚至在公布招股书之后就要着手调研工作。”
陈安表示,在其他机构哄抢某只新股时,参与新股申购的机构需掂量自身实力,选择看得懂并看好的公司。“有些新股受到冷落,但其估值很低,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价值。如果性价比较高,价格优势能弥补价值不足,这样的新股也值得入手。”他说。
多位机构投资者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新股的发行价不太可能再出现高得离谱的情况,留给二级市场的获利空间变大了。
打新只赚不赔或成历史
面对新股供求的变化及询价和配售规则的改变,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并不担忧,40%的网下配售份额是有保障的,只要报价在有效区间。
一位询价机构人士表示,承销商做高发行价的冲动已大不如前,机构投资者更不能将价格报得太高。但券商自营负责人陈安认为,由于IPO暂缓已有一段时日, 重启之后新股被爆炒的可能性很大。“IPO重启初期捡到便宜货的可能性不大,需要一段时间新股投资才会回归理性。”他说。
上海某券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表示:“以往询价机构经常分三档报价,其中包括一个高价抢购,以后可能报价会更集中一些。”
券商自主配售权在手,网下询价采用比例配售还是摇号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过,该券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称,如今市场更加认可比例配售,这样可以减少大资金申购的询价机构无功而返的情况。
“如果承销商将新股只配售给几家关系好的机构投资者,以后不怎么好卖的新股将面临卖不出去的风险,关系户不可能帮其消化所有新股。”陈安称,承销商采用比例配售的可能性会更大。
一位投行资本市场部发行专员分析,网上配售环节增加了市值门槛,打新必须持有证券市值又有现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屏蔽掉一部分投资者,专业打新一族出现分化,新股首日炒作热度肯定会下降。“如果新股本身资质不怎样,投资者参与人数更少,不排除首日破发的可能。”他说。
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规定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可自主选择发行时间窗口,发行核准批文亦延长到了一年。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分析称,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市场行情不好时,新股都不愿意启动发行,而一旦市场变好,待发新股蜂拥而出,这必然将改变以往供不应求而引发的炒新尴尬。
“除此之外,新政规定,发行人一旦超募,老股东必须减持,其目的也是增加供给打击炒新。”这位投资总监认为,这些举措的聚群效应就是:新股供需关系将彻底扭转,打新只赚不赔将成历史。
[责任编辑:汤欣慧]
- 珠海人才新政:赠送50%住房产权 最高1亿元资助 (2018-04-25)
- 养老保险迎良机:新政试点在即 (2018-04-17)
- 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新政陆续推出 体现三大变化 (2018-04-13)
- 各地住房公积金新政体现三大变化 请关注! (2018-04-12)
- 多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 (2018-04-12)
- 黄坤明: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2018-04-09)
- 广州土地管理新政:住宅用地交付1年内要开工 (2018-04-04)
- “三价合一”新政 慎防“阴阳合同”变种 (2018-04-02)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