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核心人士现身质疑ST宏盛 绑架论掩盖关键信息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13-06-21 14:49原本只是一个重组失败的案例,却在股价连续暴跌、机构集体“踩雷割肉”、重组双方公开“互掐”后,演变成为一幕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情大戏。特别是在 6月18日重组终止说明会上,ST宏盛(600817,收盘价8.73元)“情急之下”抛出所谓机构逼迫重组的内幕,并附上一条短信作为证据后,国金证券分析师赵乾明突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中,自诩弱势的ST宏盛俨然是一个引导舆论的高手,抛出“绑架论”更像是为了掩盖隐藏在索要“壳费”背后的敏感信息。
一条短信两个版本
本应让广大投资者“亏个明白”的重组终止说明会,不但未给出最终答案,反而因ST宏盛授权代表鲁智勇抛出的一大猛料,让事情发展偏离原有的轨道。
鲁智勇宣称,有机构投资者企图胁迫公司接受重组方案,并现场读了一条短信,大概内容为“咱们是不是尽快申请摘帽以安抚机构股东,交易所这边我可以帮忙加快审批速度。机构、个人大户和私募持股现在来问我的合计就有30%比例。”另外,鲁智勇还现场公布了这个短信的手机号码18621670707。
最后经各方确认,该号码属于国金证券分析师赵乾明。一时间,所有舆论矛头都指向了赵乾明,而ST宏盛重组失败的真正原因,似乎已成为配角。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同样是赵乾明发的短信,国金证券方面则给出了另一版本,并被媒体广泛报道。短信内容为 “现在市场上各种传闻都有,导致机构股东比较害怕,所以他们开始做申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和公开征集中小股东投票权的工作了,发布公开征集书的媒体也已经找 好了。我建议咱们是不是尽快申请摘帽以安抚机构股东,交易所这边我可以帮忙加快审批进度,拍卖如果需要找人来买,我也可以联系一些企业来参与。机构、个人 大户和私募现在来问我公司情况的合计持股就有30%比例。”
而国金证券方面公布的短信内容更为详尽,虽然重合部分区别不大,但由于关键字句不同,两者内容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面对双方各执一词,各方又陷入了新的疑问。
国金证券称短信被误读
那么,针对这两个版本的短信,双方又作何解释呢?记者曾多次拨打ST宏盛董事会秘书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通。
国金证券方面则在给《每日经济新闻》的回复中表示:一、上市公司发布重组公告后,鉴于对山西天然气的发展前景及公司价值的肯定,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推荐,同时在报告风险提示中注明:“山西天然气借壳ST宏盛是否成功尚需经过股东大会和证监会等的核准审批,这一过程存在不确定性,若借壳被否,将存在重大风险。”
二、在ST宏盛由于重大不确定因素申请停牌之后,上市公司并未交代具体停牌原因,分析师作为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桥梁,有责任有义务向其 了解情况,于是在此背景下,发短信给上市公司方,属正常职业行为,并无违规。且此行为发生在5月8日公司停牌之后,对上市公司实时股价不构成影响,更不存 在绑架之说。
三、在ST宏盛重组终止说明会现场,其董事长授权代表公开宣读短信,但所读内容与分析师所发短信原文不同,从而引起误读。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国金证券内部人士也提出,既然本身是合规的,而且是被市场误读的谣言,国金证券不会做其他进一步的说明。
核心人士现身抛三大疑问
就在该短信引发各界对重组失败真相不同猜想时,通过《每日经济新闻》的多方努力,记者终于联系到了身处其中的核心人士,而他的回应,或许能掀开真相的一角。
对于短信问题,这位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两个版本,最主要原因是短信内容是通过两条短信发送,而ST宏盛选择性地公布了第二条,而且还进行了改动。另外,对于整个事件他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ST宏盛重组这个问题上,不管是中小股东还是机构,利益都是一致的。重组失败,损害的是全体股东,其中也包括机构股东的利益。ST宏盛方面多次在公告中表态重组有关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事实上,ST宏盛早在停牌之前的3月份就向重组方提出了 “壳费”要求,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4月份单方面停牌,之后的一系列行为,直接导致了重组的失败。
第二,对于ST宏盛以分析师发送短信为证,称因为机构方面施加压力让公司感到无法控制风险的说法,这位人士表示,“重组失败真正原因是一条短信,这未免有些夸张,尤其是短信是发于停牌期间。”
第三,他认为,ST宏盛之所以突然将矛头指向分析师,就是要把水搅浑,转移视线,掩盖一些关键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仔细查看了说明会现场视频后发现,正是在重组方屡屡涉及“第三方”问题,以及重组方代表之一的国新能源孙丽斌念出上市公司要求对壳费问题加以明确的短信后,ST宏盛董事长授权代表鲁智勇,一边表示本不愿意公开一些信息,另一边迅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印有赵乾明短信的复印(打印)件,将舆论焦点引向赵乾明。
神秘“第三方”欲分杯羹
无论该事件如何演变,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仍是ST宏盛重组失败的真相。
从目前业内的观点来看,ST宏盛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成为了更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屡屡出现的“第三方”,恐怕就成为解开整个疑团的钥匙。
山西天然气曾表示,“与宏盛科技具体的分歧是:在框架协议之外又提出了相关壳费问题 (即股份转赠事宜)。我们认为这种要求有违相关法律法规,有损相关股东利益。”同时,山西天然气也表示除相关壳费问题外,合作各方对框架协议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其他的质疑和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中介机构海际大和证 券在路演互动交流中曾透露,“宏盛科技提出不再置出莱茵达租赁45%的股权,从而向交易对方增加发行股份,要求宏展房产和田森物流各将增加的1000万股 股份转赠给指定的第三方。天然气没有接受以上调整方案。为了能够继续推进重组,我们积极协调,形成了以下调整方案:原莱茵达租赁45%股权不再置出上市公 司,由第三方收购莱茵达租赁30%股份,上市公司再通过增发的形式,按照每股6.86元的价格将该部分股份收购,从而实现第三方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莱茵达 租赁剩余的25%股份仍由第三方收购,山西天然气保证莱茵达租赁2014年度的业绩在 5000万元的净利润,同时保证2014年在第三方原取得莱茵达租赁股权成本的基础上加价7500万元进行收购。后续,山西天然气同意将目前拥有的LNG 项目拿出来与第三方合作,其中,第三方出资不超过2500万元,山西天然气承诺在2015年该合作项目净利润不低于4000万元,并且2015年将通过上 市公司定向增发或购买的方式将第三方持有的该合作项目的股份收购。宏盛科技表示会认真考虑该方案。”
毫无疑问,所谓的“第三方”不仅没有出现在此前的公开信息当中,更未出现于原本的框架协议,于是,ST宏盛提出的新要求,成为了整个重组的转折点。而不管是ST宏盛提出将部分股份转赠给 “指定第三方”,还是山西天然气提出的调整方案,这个突然出现的“第三方”,都将从ST宏盛的重组中获得不菲利益。于是一个疑问也就突然产生?这个“第三方”是谁?
上述核心人士表示,既然是“第三方”,那么其背后的利益链会不会引向一些ST宏盛不愿直面的方向?正因为是这个被山西天然气称为“有违相关法律法规,有损相关股东利益”的“壳费”问题,才是这场重组闹剧的核心问题。
被曝短信的两个版本
ST宏盛版本:
“咱们是不是尽快申请摘帽以安抚机构股东,交易所这边我可以帮忙加快审批速度。机构、个人大户和私募持股现在来问我的合计就有30%比例。”
国金证券版本:
“现在市场上各种传闻都有,导致机构股东比较害怕,所以他们开始做申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和公开征集中小股东投票权的工作了,发布公开征集书的媒 体也已经找好了。我建议咱们是不是尽快申请摘帽以安抚机构股东,交易所这边我可以帮忙加快审批进度,拍卖如果需要找人来买,我也可以联系一些企业来参与, 机构、个人大户和私募现在来问我公司情况的合计持股就有30%比例。”
[责任编辑:微笑彩虹]
- 退役军人事务部就网传虚假信息作出回应 (2018-04-20)
- 王毅会见日本经济界人士 (2018-04-18)
- 江西将进一步推进信用信息的应用 (2018-04-17)
- 天宫一号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中方将公布预报信息 (2018-03-27)
- 资管新规力争两会前发布:核心在于“表外回归表内” (2018-02-06)
-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要采集信息 更要保护信息 (2018-01-08)
- 发挥消费引领作用须以消费者为核心 (2017-12-18)
- 信息披露质量是监管核心内容 (2017-11-23)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