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上市公司 > 正文

雅戈尔30亿投资西气东输或引发“蝴蝶效应”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李春莲  2012-11-23 08:47

一向热衷投资的雅戈尔又有新动作。雅戈尔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30亿元认购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30%的出资份额,成为国联基金的LP,该基金与全国社保、宝钢集团等共同投资于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

西气东输是我国垄断行业首次向民资开放的项目,民资渴望参与的热情可想而知。由于西气东输是公用事业项目,收费由发改委确定,投资回报率在10%左右,风险较小,更吸引了民资跃跃欲试。

股权投资转为产业投资 最快3年可收回30亿元成本

雅戈尔闻名于资本市场,除了它的服装主业,还因为它一直以来都热衷各种投资,且获益匪浅。但是,今年以来,由于二级市场一直萎靡不振,雅戈尔的股权投资也不如往年风光。

雅戈尔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至77.17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1%至14.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3%至10.85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49元。

而其业绩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板块出现亏损。前三季度,雅戈尔投资业务净亏损8900万元。

对此,中金公司研究员郭海燕表示:“公司当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值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成本合计约为90 亿元,股权投资业务的巨大收益波动对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和估值有负面影响。”

这让雅戈尔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方式。昨日,雅戈尔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30 亿元认购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30%的出资份额,成为国联基金的LP,投资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

郭海燕认为,此项投资标志着雅戈尔的投资业务开始由股权投资为主向产业投资转型,有利于公司稳定业绩,提升估值。作为公用事业项目,收费由发改委确定,预计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会超过10%,风险较小。此次参与投资能源项目是公司调整投资业务方向的战略性举措。

同属于该项目投资方的宝钢股份曾经发公告表示,根据此项目大股东中石油的初步测算,项目税后财务收益率目标约10%,投资回收期目标约11 年。该项目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预期天然气管网系统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回报。

雅戈尔董秘刘新宇向《证券日报》表示,回报率都是一样的,公司应该三四年可以收回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国联基金的GP 是雅戈尔的同集团附属公司与中石油旗下昆仑信托的合资公司,未来还将择机投资于其他能源领域的企业或项目,有利于雅戈尔的投资业务向有稳定长远收益的产业投资转型。

“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投资项目收益稳定,风险小,对当前缺乏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是有吸引力的。”郭海燕认为,但是项目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小投资者较难参与。

此外,此项投资对雅戈尔的资金压力不大。首期需出资20%即6 亿元,公司现有账面资金26 亿元,可用自有资金或增加部分短期债务融资完成。后续投资可能会通过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来实现,以达到调整投资业务结构的目的。

西气东输首向民资开放 引入民资模式或被复制

据了解,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已经于2012 年10 月16 日开工,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10 个省、自治区,预计2015 年建成,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总投资1250 亿元。

今年5月底,中石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石油引 入3家公司作为股东,共同出资建设西三线项目,并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625亿元。其中,中石油拟出资325亿元,持股比例52%;全国社保基金、城市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各出资100亿元,持股比例均为16%。后据中石油方面消息,合资各方已开展了合资合同和章程谈判,进行了运营合同、建设 合同和运输合同的商务谈判,基本达成一致。

西气东输三线项目可以说是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的重大尝试,这是民资首次进入油企管道领域。6月 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对能源领域推进“新36条”制定出了实施细则,再次明确提出,鼓 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

而中石油可以说是迈出了第一步,这也引起了民资的极大热情。含有民资血统的西气东输三线无疑是民间资本真正进入垄断领域的信号和开端。这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促使大量民资开始入场。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曾向媒体表示,根据经验,管输费高低对投资回报有直接影响。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和二线工程相比,预计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管输费不会有大幅调整。

业内人士更是普遍认为,管道建设收益虽不是暴利,但稳定且持续时间长,对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民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天然气管网的建设。

“而在未来,国家重点垄断项目中引入民资这种模式或许会引起大量复制。”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