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创业板 > 正文

勉强收购或将不利于创业板的发展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周科竞  2012-08-06 09:43

证监会鼓励创业板公司收购兼并的呼声刚落,市场就迅速做出了回应。据媒体报道,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的爱尔眼科近期先后实施了16笔并购交易,累计交易金额3.2亿元。本栏并不反对创业板收购兼并,但如此大手笔的操作,不仅不能令人高兴,反而让人怀疑投资的盲目性以及真实目的。

创业板相比主板,并不具有更多的收购兼并意愿。由于创业板一般处于小型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并未达到极限,既不需要吞并其他企业以实现规模扩张,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消化过多的兼并企业。

爱尔眼科为 例,其16笔并购交易主要针对同行业进行,那么吸收合并进来的店面、人员都需要重新培训,融入企业文化,达到爱尔眼科的服务规范,而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 夕能够实现的。如果强行融合,很可能会使新店出现质量问题,一旦出事,可能会对整个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例如俏江南曾出现食品安全危机,其称是加盟店的问题,由此可见店面管理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爱尔眼科新收购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门店,万一出现医疗事故,可能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本栏认为,创业板的收购兼并行为也要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进行,过多过快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本栏更倾向于部分创业板公司是为了收购而收购。因为根据超募资金使用的规定,这笔钱虽然归上市公司所 有,但真的想转变为自有资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收购兼并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企业却属于可以使用的范围。公司上市的过程中,方方面面总要欠下一些人情 债,如果让这些人自己开一些与公司主营业务相近的企业,由公司提供技术、人员经营一段时间,然后再用超募资金溢价收购这些企业,既还了人情债,又成功盘活 超募资金,绝对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收购兼并并不适合所有创业板公司,例如海默科技就只能通过新开分公司的形式来消化超募资金,因为和其行业类似的企业实在不多,而且过于专业,这种收购兼并每一笔都是重量级的;华谊兄弟经营的主要是人才,收购兼并也没什么意义;蓝色光标也一样,如果有同行经营不善,与其花巨资收购其企业,还不如收编其人员更加省钱,效果完全一样。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