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B股 > 正文

B股形同鸡肋 三种方式解决遗留问题

来源: 成都日报(成都)  2012-08-03 00:17

事实上,从A股股权分置改革以来,B股的去留就成为市场的焦点,证监会也多次表态将研究B股问题。而闽灿坤B的退市危机,使得B股市场何去何从的话题再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回顾 B股如鸡肋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B股市场,出发点是增加企业引进外资的渠道。B股市场创立于1992年,正式名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但以外币买卖的,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1992年2月21日,上海电真空B作为中国第一只B股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同年2月28日,深南玻B作为深交所第一只B股也正式挂牌交易,这标志着中国B股市场的诞生。

此后,B股市场经历了大约5年的初创期与扩张期,并在最初两年一度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然而好景不长,自1999年起,B股市场开始人气涣散,完全丧失了融资功能。实际上,这是B股市场走向末路的第一个征兆。此后随着改革深入,外资大规模投入中国实业,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制度的推出,中国外汇储备跃居全球首位,B股的历史使命早已结束。自2000年7月凌云B在上交所上市后,迄今再无新的B股上市。

猜想 三种方式解决遗留问题

从目前市场人士的分析来看,有三种方式或将成为解决B股遗留问题的办法。方案一:通过存托凭证促进B股市场转型。因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并未接轨,境内投资者对境外股市了解较少,缺乏直接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的窗口。目前可通过存托凭证的方式对B股市场实施转型,保留境内居民大量外汇存款的投资渠道,设法促进投资品种多元化等金融创新,实现境外投资。

方案二:将B股市场发展成独立的以外币计价资本市场。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境内的外汇资源,还可扩大B股市场的规模,进一步规范和改善B股市场的运作机制,使之能够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窗口,为吸引外资积极创造条件。

方案三:A股与B股合并。目前QFII的实施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后,B股市场相对功能将逐渐被A股市场所取代,这种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割裂状态,已使得可替代性越来越强。当然,由于市场不规范、投资主体不健全、人民币不完全兑换等因素,A、B股的合并将是个渐进的过程。

本报记者 刘泰山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