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股市学堂 > 正文

投资实践中的数据与逻辑之辩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7-11 09:44

在把握大的投资逻辑的基础上,尊重数据预示的发展趋势,并在投资中加以利用,才有望更好地做投资

盘点过去三年买卖个股的盈亏情况,惊奇发现,虽然一只基金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股票组合,但实际情况是只有极少数个股对基金业绩产生了显著的贡献。由于市场总体处于下行通道,很大一部分的个股产生的正向收益弥补了另外一大部分个股产生的亏损。

借助具体的股票损益情况,重新审视过去三年的投资,结果很发人深省。主观上讲,每一次的买入,都是基于当时掌握的信息,认为这笔投资能够带来回报,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投资带来有意义的回报呢?仔细梳理过往的成功投资案例,发现一个清晰的共性:那些带来较高回报的上市公司都拥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长逻辑,更加关键的是,这些公司最终都体现出了财务数据的持续高增长。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却又至关重要的经验。客观上,对成长股投资者而言,每一笔投资,都奔着一个成长的逻辑而去。但这样的实践教育了我们,成长的逻辑正确与否,不在于多么深奥的投资理论和商业分析,而只在于最后表现出来的财务数据,这才是这些逻辑唯一的判断标准。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其结构变迁均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个过程中演绎出了很多中国特色的成长故事。作 为置身其中的投资者,其实很难在几年前做出前瞻性的预判。很多股票的投资机会也都是随着时间的演绎和数据的不断涌现逐渐清晰起来,股价也逐渐上涨,不断给 投资者以买入机会。

相反,如果停留于之前的很多所谓的价值观,则可能四处碰壁。这里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推荐模式:某某公司拥有什么样的 资产(品牌、渠道、产能等等),现在只有多么低的市值,强烈建议买入。我们经常被其中的个别成功案例所感染,很容易非常笃定地做出一个自认为非常有价值的 决策。即使股价始终得不到反映,公司盈利也变化不大,很多人仍然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价值终会得到市场认同。但由于我们目前基本上都属于被动的财务投 资者,无法直接改变公司治理和基本面,这种被动的投资往往成效不高。

作为一个投资者,亲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对市场的敬畏感也更深刻。我 们力争能够前瞻性地预判事物的演变趋势,但更多的趋势有其自身的形成路径。更早地意识到这种路径,更多地尊重和理解这种路径,往往能够形成有效的投资。相 反,如果一味主观地设想一种路径,并不顾实际情况地固执,往往造成严重的亏损。

在企业运营中也有相似的经验。笔者跟踪一家知名的消费品 企业七年之久,他们早期推广一个面向女性的品牌,当然找了一位资深的女主管,但总是不见起色。后来,企业干脆换了一个做统计出身的男主管。他没有自己的消 费偏见,主要根据市场数据来决定资源投入,几年之后,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强势绽放。由此可见,在合理的商业模式和值得信服的投资逻辑基础上,数据对于最后的 结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独立思考是投资工作最核心的素养。但必须强调,只有被市场证明为正确的独立思考才有意义。笔者的结论是:正确率的 核心在于逻辑与数据的有效结合,要思考故事背后的逻辑,但一定要等到数据的验证才践行这个逻辑。从概率论的角度上说,绝大部分事物的趋势都是无序的,有序 的趋势是稀缺的,只有数据会显示出这种趋势。预判趋势变得有序成功概率往往不大,而趋势通过数据显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 在把握大的投资逻辑的基础上,尊重数据预示的发展趋势,并在投资中加以利用,才有望更好地做投资。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