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新股资讯 > 正文

IPO新政重构打新逻辑 机构未一哄而上

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12-05-11 16:18

随着首发(IPO)新政策的施行,A股一、二级市场的运行逻辑正在起变化,不少询价机构近期整装重回“打新”市场,对实际参与询价却持谨慎观望态度。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A股发行市场本周就上演“三老三新”的对决,即3家公司按老规则发行,3家公司按新规则发行。其中按新规发行的公司之间受到询价机构的“待遇”也是差异明显,显示机构投资者“打新”已趋于理性,并不会因为规则的改变就一哄而上。

新规则下发行“冷暖”不一

今年4月28日,证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按照新规则,其中包括新股发行网下配售股份取消3个月的锁定期,网下发行配售比例提高至50%,建立网下向网上的回拨机制。

据了解,近期是新旧规则同时发行新股的时段。其中,据数据统计,本周共有6家公司进入初步询价阶段,同大股份博晖创新麦捷科技3家公司成为按旧规则发行的最后一批企业,而浙江美大顺威股份东诚生化3家公司则成为按新规则发行的首批公司。

据记者了解,为避免重蹈海达股份因询价机构不足而中止发行的覆辙,按旧规则发行的同大股份、博晖创新和麦捷科技的主承销商均在发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同大股份最终获得了30多家机构的有效询价。

之前市场人士多数认为,在IPO新规则下,询价机构将会积极参与新股发行。但事实上,IPO新规下不同公司的发行还是遭遇了不同的境况。

比如,昨日由民生证券承销的东诚生化到了初步询价截止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东诚生化共获得30多家询价机构的捧场,显然机构热情并不是非常高涨。相比之下,5月9日结束询价的浙江美大则受到70多家机构的青睐。

“这反映了目前投资者参与询价已趋于理性,并不会因为IPO规则改变就一哄而上。询价机构会根据不同公司和行业情况,并结合市场行情进行选择。事实 上,IPO规则改变后,不少询价机构均持谨慎态度,都在观望首批3家公司在新规则下的发行和交易情况。”北方某券商投行部人士透露。

机构重构打新逻辑

在今年IPO改革的一系列新政下,去年底决定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的华宝兴业基金于5月3日对外宣布重启新股询价。而在华宝兴业基金之后宣布暂停新股询价的另一家基金公司——信达澳银基金也表示将考虑恢复打新。

整体上,从本周按新规则发行的前述3家公司的询价情况来看,机构参与打新的热情有所回升。

“在此之前,我们是基本不考虑参与新股询价了。现在,新股发行改革解除网下配售3个月的锁定期,将能增加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并且假如我们对某 些投资有所误判,也可以及早出局。因此我们目前也在尝试参与新股询价,但报价一般比较谨慎。”南方某券商资产管理投资经理透露,近期该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参 与了浙江美大的询价,给出的报价要低于普遍认同的市场价近17%。

“我们也在积极关注新股发行改革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打算参与询价。”北方某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则表示,“我个人理解,监管层此次新股发行改革的用意,就是要抑制新股发行‘三高’现象;而从改革组合拳看,监管层鼓励机构参与询价,但不鼓励机构在新股上市初期买入。”

按照新规则,新股网下机构配售的比例由20%提升至50%,同时由于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目前实行按比例配售的摇号制,届时单个机构获配的比例也将水涨船高。“取消了网下配售锁定期,只要机构觉得有浮盈空间,就必然会积极卖出。”上述北方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认为,但在机构积极卖出的同时,其他机构将无法积极买入。

今年3月8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相关规定。其中,上交所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就规定了数条重点监控的异 常交易行为,其中第一条是在上市后的10个交易日内,“同一个账户或同一个控制人控制的多个账户,单日累计买入数量超过新股实际上市流通量1‰的”。

上述北方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继续表示,“如果说上市公司发行5000万股,那就意味着单个机构只能买入5万股,所以拥有大额资金且较为正规的机构根本无法参与其中。因此在IPO新规下,新股上市初期可能演变成获得配售的机构与私募、散户的交易,新股将很难再现恶炒现象。”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