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英国骚乱的深层原因:当青年移民遭遇社会剥夺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陈晓晨 2011-08-15 11:37上周,英国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的一场抗议示威最终演变成了蔓延全国多个城市的骚乱,至今已有5人在骚乱中死亡,多人受伤。目前,事态已经暂时平息,警方逮捕了多达2250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这个以一支名为“热刺”的足球队闻名的地区,现在着实变成了英国的“刺头”。
骚乱使原本就不振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8月10日,英国央行宣布调低对今年英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由之前的1.8%调降到1.5%。市场更有怀疑,英国会不会继美国之后遭遇债务评级下调。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该事件,分析骚乱背后的深层原因。
精心策划还是偶发
不同立场的人们对事件起因的描述不一。大多数报道表示,这场骚乱由黑人青年达根之死引发。有目击者称,伦敦警方“当街枪杀”了黑人青年达根,引发了后来的示威,示威演变为骚乱。但伦敦警方称,他们在搜捕一名“黑帮头目”时发生枪战,并击毙了这个名叫达根的人,而后来的骚乱则是黑社会煽动起来的犯罪行为。但是,后来的调查表明,达根并没有携带武器。
对事件的定性同样反映了倾向的不同。英国政界普遍将此次事件描述为犯罪,并将骚乱蔓延全国归咎于跨地区的犯罪集团,以及警方对此的应对无能;英国警方更是指出引发骚乱者为“惯犯”,虽然暂时还没有给出任何证据。另一种极端声音则认为,此次事件是“英国无产阶级”“重新分配财富”之举。这两种言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这次事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会运动。
不过,一些针对示威和骚乱者的采访表明,这次事件并非如前两种言论那样,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或“起义”,而是表现出偶发特征。示威和骚乱参与者既没有实施精心策划的犯罪行为,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攻击目标既缺乏经济重要性,也缺乏政治重要性,而更多是财富的象征。
事实上,此次事件应定性为“泄愤事件”。“泄愤事件”位于和平示威和有组织犯罪的光谱之间。泄愤的对象往往具有私人性质。正如一名蒙着头套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采访的攻击者说的那样,他攻击一家商店是因为这家商店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一名抢劫者则说,LV包代表着富人,应该据为己有,他对此没有悔意。
移民困境
不过,泄愤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这些原因包括移民困境、失业高涨、通胀高企、贫富分化等。
种族因素是此次骚乱的重要动因。从目前的情况看,骚乱参与者主要来自下层社会,其中一大部分是移民。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一个托特纳姆土耳其移民社区社工说,警察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对待移民。一名当地居民说:“在伦敦,在托特纳姆的街道上,警察经常骚扰我们、粗暴地对待我们。而这一切仅仅因为我们是有色人种,是黑人……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让人们睁开眼睛,看看这里的真实情况。”
第一财经中国战略思想库学术委员、前驻英大使马振岗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认为,此次事件演变成大规模骚乱,跟政府的处理不当有关系,其中英国警察难辞其咎。英国警察执行公务时态度一贯比较粗暴,尤其是对外来移民,这激起了民愤;但是,由于最近经常受到批评,使得处理危机时瞻前顾后,既想动手,又不敢放手,这使得事态扩大了。
马振岗介绍说,一些英国高官私下认为,移民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已经步入老龄的英国社会必须依靠移民作为劳动力,尤其是很多粗活要靠移民来做。这些移民来自非洲、中东和南亚次大陆。另一方面,这些移民也构成了英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工作很苦,但收入很低,往往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受教育较低,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养活自己比较难,居住条件比较差。在危机期间,他们往往是矛盾的焦点,既容易参与社会动乱,也容易被当作转移社会怨恨情绪的靶子。
失业率居高不下是深层原因
不过,移民和种族因素并非是此次骚乱的唯一诱发因素。我们更不认可英国主流媒体的一些说法,将骚乱仅仅归咎于移民,或者“跨城市的犯罪联盟”。事实上,参与北伦敦骚乱和抢劫的也有很多当地白人。正如美国《外交季刊》评论的那样,种族关系紧张并非是动乱的原因,根源是“由政治推动的不平等,对于当事者的命运不公正待遇和漠不关心”。
基于对英国经济社会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失业率居高不下是引发骚乱的深层原因之一;失业率高企地区与移民聚居区重合,导致骚乱发生。
据英国统计局统计,尽管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但是,截至5月份(英国统计局最新数据),英国的失业率仍维持在7.7%的高位。骚乱中心之一的利物浦已成为英国无就业家庭比例最高的城市,有超过30%的家庭全家失业。在整个英国,将近20%的家庭没有人就业。
对英国各地区失业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证明失业率与骚乱之间的相关性。大伦敦区的托特纳姆(9.3%)、英格兰西北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8.6%)、西中部(西米德兰)的伯明翰(8.5%),为此次骚乱发生和波及地区。其中,托特纳姆区的失业率高于大伦敦区的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外来移民主要集中在北伦敦、利物浦、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等大城市。这解释了为什么失业率更高的英格兰东北部地区(如纽卡斯尔等)未发生大规模骚乱。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失业者很多是青年。英国的青年失业率高于两成,约为23%。其中,很多是一年期以上的长期失业者。这与参与此次骚乱主要是年轻人的现象相符。
在金融危机以及造成英国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去年上台的保守党政府采取了自由主义式的、以削减财政支出为核心的紧缩政策。这使得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境遇雪上加霜。英国特许人事和发展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政府大力削减公共开支的背景下,英国2011年劳动力就业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失业率将从2010年的7.9%上升至9%,失业人口将达到270万。
通胀和贫富分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在失业上升、收入减少的同时,英国的通胀影响了低收入群体的日常生活,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6月英国通胀率为4.5%,高于欧盟平均的2.7%。
贫富分化严重也是这次骚乱的深层原因。英国统计局数据显示,最先发生骚乱的托特纳姆区的贫困程度在全伦敦33个行政区中排名第四,55%的当地居民属于全英国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群。这些贫困居民因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感觉被社会边缘化,缺乏翻身机会,对社会产生绝望。
失业和贫富分化仅仅是问题的经济方面。而“被社会抛弃”给英国下层民众带来了真正的社会心理负担。与贫富分化相伴的是,一些社会底层的人心理上感到被主流社会所抛弃。这构成了参与骚乱的主要人群。
有数据可以支撑这一论断。英国政府从2001年起发明了一套名为“社会剥夺指数”的计量系统,以计算英格兰不同地区的社区脱离社会主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程度。那些社会剥夺指数较高的地区,代表着收入较低、融入社会生活程度较低而失业率和犯罪较高的地区。
分析2010年社会剥夺指数,可以看出,此次骚乱事件的发生地之一——英格兰西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高居”社会剥夺指数榜首:利物浦有51%的社区属于全英格兰最受剥夺的地区。中部传统工业重镇曼彻斯特的社会剥夺指数位列第三,有46%的社区“最受剥夺”——曼彻斯特亦受此次事件波及,发生了骚乱。
与前两个城市相比,另一个风暴眼——伯明翰的社会剥夺比例显得不高,有39%的社区“最受剥夺”。不过,伯明翰人口众多,基数较大,有251个社区“最受剥夺”,位列全英格兰之首,其数量相当于利物浦与曼彻斯特之和。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此次北伦敦骚乱很快蔓延到伯明翰。
一些英国政客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说:“我们需要解决有着深刻根源的社会问题。有一些社区被国家给抛在了身后,被排除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之外。”
NBC评论说,在英国许多的城市里,年轻人都陷入了贫困与失业的循环中,他们获得更好生活的希望微乎其微。正如一名骚乱参与者接受NBC采访时称:“如果没有骚乱,自己根本不会受到媒体的关注……英国城市贫困人口的不满暗流已经涌动多年,很少得到重视。”
经济层面的高失业、高通胀,与社会层面的“社会剥夺”相结合,导致一些无望、无助的青年走上街头。这是英国骚乱的真实写照。
是否会向其他欧洲国家蔓延
从短期角度看,此次骚乱或许不会再有进一步扩展。一方面,伦敦正在举全国警力防止下一波动荡,同时逮捕了数千名参与者,并剥夺他们的廉租房申请资格。在这一过程中,正如英国首相卡梅伦所说,不会受到“虚伪的人权关注”的左右。另一方面,危机尚未触动英国白人中产阶级,这是英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不过,这并不代表社会动荡不会向其他欧洲国家蔓延。综合指标显示,英国的失业率在欧盟28国中并不算高,低于9.4%的平均水平。同样存在高失业移民问题的欧洲国家不能排除发生问题的可能。
骚乱最终可以平息,但其暴露出的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顽疾在短时间内却难以治愈。英国政府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能不能直面种族歧视?能不能给所有人提供平等机会?能不能应对经济危机助长的社会不满情绪?
事实上,这些问题也是提给危机下的整个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国家的政府的。曾有视野狭隘的评论认为,此次金融经济危机仅影响西方世界,或认为社会动荡仅限于发展中国家,比如针对中东地区的“独裁政府”。现在看来,这场危机不限于西方世界,其影响波及全球,包括了在全球化中最为边缘的中东地区;而由此产生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反抗则不限于发展中国家,西方社会也同样可以是社会动荡的风暴眼。
在危机之下,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独善其身。(作者系第一财经中国战略思想库研究员。本报实习生彭雅竹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莫莫]
- 外交部发布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 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8-03-27)
-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两会成果 (2018-03-23)
- 习近平两会期间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3-22)
- 信用惩戒应成现代社会常态治理模式 (2018-03-20)
- 批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8-03-20)
- 减负还得提高全社会“教育素养” (2018-03-15)
- 现代金融应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2018-01-05)
- 漳州市探索“互联网+” 提升社会治理新模式 (2017-12-06)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