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新股批量破发 机构高报价终遭冲动的惩罚

来源: 证券时报  2011-01-19 09:30

  证券时报记者 肖渔

  昨日,新上市的5只新股遭遇重创,全部破发,跌幅均在6.5%以上,更有3只跌幅超过了12.5%,沪市的风范股份跌幅甚至高达14.4%。实际上,近期由于二级市场低迷,新股破发频现,市场的选择已无情地粉碎了“新股不败”神话。而随着市场自我约束力量的增强,长期以来存在的“三高”现象必然会因破发而得到遏制,这既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成果的显现,更是市场相关参与方乐见的重大变化。

  自2009年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改革的目标一直围绕夯实市场约束机制而展开,而“三高”问题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种市场现象,并非改革的出发点。从改革各项措施看,监管部门也并没有把解决“三高”作为改革指向。如去年推出的第二轮发行体制改革就是以“主体的归位尽责”作为目标,强调让每个市场参与者干好自己的事情,让机构真实承担风险,增加报价的审慎性。因此,在许多市场人士眼中,近期的新股大面积破发正是对机构高报价的一记棒喝。

  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求事先设定每笔网下配售的最低配售量和可获配机构的数量,并引入摇号机制。这一措施的直接效果就是使单个机构的获配数量大幅增加。因此大幅破发的出现,必定使机构打新资金遭遇重创。有机构测算,1月13日上市的华锐风电,截至17日收盘49家网下获配机构持股浮亏已升至3.2781亿元。其中,11家主力机构持股浮亏高达1.7844亿元。在新股接连破发的警示下,市场对新股申购收益的预期会发生转变,从而使一级市场资金格局发生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从根本上纠正投资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新股必赚”的扭曲认识,培育投资者理性申购的观念。如此一来,质地优劣不同的公司,才能在新股发行环节被给予不同定价,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更为有效。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随着投资者行为的理性,发行价随行就市的特征逐步体现。昨日上市的5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就比前期有所回落,投资者的行为对发行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其实,发行价高低并没有绝对的标尺,只能在上市后由二级市场来评判。因而,新股破发正是市场对于错误定价的重新审视和修正。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市场所困惑的“三高”问题,将会随着市场机制的强化以及市场投资理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得到纠正。

  从这次二级市场波动与新股破发的联动中可以看到,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与发行制度的关联并不是实质性的,不是说改革发行体制就能解决价格问题。比如,去年市场情况良好时,所有IPO上市企业二级市场价格90%以上都在发行价之上,只有10%低于发行价,这就说明发行价大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而在这些公司中,不同的公司,其发行价、市盈率差异明显,上市后涨幅也不一样,同一天上市的,也有涨幅大小之分,发行价随二级市场波动也很明显。因此,只要定价机制是市场化的,是理顺的,价格高低就不是一个衡量发行制度优劣的实质标准。

  实际上,我国的新股发行机制已将价格的主导权充分交给市场,现有的审核机制也力求市场化,与美国的注册制其实没有实质区别。即便在美国市场,公司完成注册手续后也需要被审核,而且审核更加细致和严厉,除了财务、法律外,还有相关行业专家的审核,审核的时间也不短。在逻辑、理念、程序等方面的审核上,中国和美国市场做的事情一样。从中不难看出,部分人士认为放开新股发行核准制、增加新股供给就能解决“三高”问题,并不切合实际。无论是“三高”,还是新股破发,市场应理性客观看待。沿着市场化的改革路径,新股发行市场正在不断走向完善。

[责任编辑:莫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