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上市公司 > 正文

从707万到17亿 上海汉得资产涉嫌二次上市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11-26 09:58

  八年一轮回

  令所有中小企业魂牵梦绕的资本市场,对于一家名叫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汉得)的公司,却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圣殿堂。

  实际上,这家来自上海的民营企业,只用了八年时间,就轻松完成了在A股市场的一出一进。记者调查发现,上海汉得与上市公司大众公用海立股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A股归去来

  11月24日,上海汉得首发过会。

  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本次过会并非是上海汉得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早在十年前的2000年,上海汉得就已是A股上市公司的参与者。只不过,与此前从主板上市公司中悄然离去不同,这家从事ERP软件开发和销售的公司这一次选择的是更加火热的创业板市场。

  上海汉得在11月19日公开披露的招股书中坦承,“发行人收购了大众汉得与ERP实施服务相关的全部资产与人员,公司目前业务是在本次资产收购基础上发展而来”。

  记者发现,收购大众汉得的是一家名为上海全富汉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而该公司正是本次上市的上海汉得的前身,公司于2009年2月更名为上海汉得。

  更为具体的信息显示,上述收购发生在2002年7月,而大众汉得的全名为上海大众汉得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9日。

  这家公司有何来历,又为何在成立两年之后就遭遇被收购的命运?

  大众汉得被收购之前的股东结构显示,上海双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双发投资)持有其32.00%股份,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12.00%股份。

  而自然人罗彬辉、赵锦芳、陆金娥、范建震、陈靖丰和陈迪清,则分别持有公司14.10%、11.70%、11.70%、8%、5.5%和5%的股份。

  在并不惹眼的股东名单背后,大众汉得的身份却并不简单。

  记者调查发现,大众汉得的大股东双发投资与上市公司大众公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大众公用2001年中报中,就曾闪现双发投资和大众汉得的身影。而这两家公司均是以关联方的身份出现在该份报告中。公告显示,当期大众公用分别为大众汉得和双发投资担保贷款500万元和3000万元。

  记者获得的2003年3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一份有关双发投资诉讼案的民事调解书显示,双发投资的法定代表人为顾倚涛。

  大众公用当年的年报显示,当时顾倚涛担任着上海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职,该公司正是大众公用的控股股东。而如今顾倚涛仍担任着该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同时还是大众公用的监事。

  此外,大众汉得当年的法定代表人陈靖丰与大众公用的关系更直接。早在2002年,陈靖丰就已经开始担任大众公用(时称大众科创)的董事总经理一职。而目前陈靖丰仍担任着大众公用的总经理。值得注意的是,陈靖丰现在还担任着上海汉得的独立董事。

  “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双发投资当时应该是大众公用的兄弟公司,都属于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这点从大众汉得的名字上也看得出来。”中部某券商投行部的一位保荐人告诉记者。

  相对于和大众公用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大众汉得与上海国资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海立股份之间的关系则要直接得多。

  实际上,持有大众汉得12%股份的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如今的海立股份。

  在海立股份2002年三届一次董事会上,公司所持有的大众汉得12%股份,被以307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大众汉得的股东范建震。而对此,上海汉得在本次的招股书中并未提及。

  颇为奇怪的是,上海汉得在招股书中提到大众汉得“与ERP实施服务相关的资产并接收其相关业务人员”在转让时的价格仅为707.5万元。

  但实际上,按照海立股份与范建震之间的交易定价,大众汉得的价格应该高达2558万元。而在人为压低收购价格的背后,上海汉得的真实意图却并不为外界所知。

  暴富存隐忧

  八年资本运作戏法让两大上海国资巨头错失ERP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却让范建震等一百余名自然人一夜暴富。

  上海汉得的招股书显示,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4628.80万元,按照上市后的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为0.4元。如果按照创业板目前50倍左右的发行市盈率计算,上海汉得的发行价将达到20元左右。

  这意味着通过数家投资公司间接持股的一百多名自然人,将因此而获得超过17亿元的巨额财富。

  而当年一手将大众汉得从两大国资巨头手中运作出来的范建震,如今已是上海汉得的实际控制人,此人通过上海迪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掌握着上海汉得1802.49万股,这部分股份上市后的市值将在3.60亿元以上。

  招股书显示,上海汉得的发起人股东分别为上海迪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得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Inspire East Investments Limited、The ChinaFund, Inc.、上海得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得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得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上述发起人除了两家境外投资机构以外,其余公司的股东均为自然人,人数多达165人,离证监会200人的发起人股东上限仅一步之遥。

  巧合的是,得逸投资、得拓投资、得帆投资和得竞投资均成立于2009年7月份,不仅如此,这几家公司与大股东迪宣投资的注册地址也是惊人的相近,均为青浦区崧秀路555号3幢2楼。

  上市前火线入股以及怪异的注册地址背后,又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这没什么奇怪的,这些股东应该都是上海汉得的员工,相当于在上市之前做的一次股权激励,为了方便管理所以放在投资公司里面。”上海某券商投行部高层对此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令上述投行人士担忧的是,上海汉得的股权结构却给公司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一家软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员工,但是这家公司只给了中高级别的员工股份,一旦上市后,巨大的财富效应将让其余没有股份的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会离开公司,造成企业经营的不稳定。”上述投行高层不无担忧地表示。

  上海汉得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共有1016名员工,其中仅技术人员就达到962人,此外还有12名管理人员,26名销售人员,7名财务和9名行政,本次拿到股权的职工不到员工总量的17%。

  在前述投行人士看来,上海汉得的高管们在获得巨额财富的惊喜之后,接下来就将要开始为员工之间突然放大的差距所产生的问题寻找答案。

[责任编辑:莫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