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海西板块 > 正文

聚焦紫金矿业灰幕

2010-07-22 08:57

“此次事故是公司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环境事故,不仅给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企业的诚信和社会责任形象受到重创。”7月19日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陈景河通过上杭县电视台道歉。他表示:“最近几天,自己和公司管理层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并承诺“公司会承担应有的责任,愿意接受任何处罚和处理”。

紫金矿业为泄漏事件道歉的同时,更多的坏消息传来。

7月18日,广东省环保厅向福建省环保厅发出特急函件,指出近日来,福建省棉花滩水库出水与广东省大埔青溪电站水体混合后铜含量明显增加,已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对两省跨界河段产生明显影响。

第二天,紫金矿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被立案调查,接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调查通知书》。

同日,一份记者调查显示紫金矿业公司管理团队有多人曾供职当地政府部门,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当部分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

的确,最近一周紫金矿业仍身陷“环保门”的漩涡当中。特别是伴随着15日深夜新闻发布会、16日“二次泄漏”事故、上杭县汀江沿岸居民长达十几年“用水难”以及紫金矿业在环保问题上重大漏洞等诸多情况的披露。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自13日复牌之后,紫金矿业在经过连续几天的下跌之后,19日下午迎来了小幅上扬,20日更是在A股和H股大涨。泄漏可能导致天文数字损失的情形下,紫金股票的这一动向值得回味。

诡异的二次泄漏

7月17日中午,有上杭县当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16日晚有很多武警进入了矿区,而17日这些人下山的时候,浑身泥浆。“昨天晚上,矿区肯定又发生问题了,不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上述人士据此猜测。

时代周报记者随即和另一家媒体的记者一同向紫金矿业的副总裁刘荣春求证,但是得到的答复是“迄今为止并未接获此类信息,外界的传言不足为信”。

当日下午,记者赶赴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一位厂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16日晚10时30分左右,3号中转应急污水池确实发生渗漏:“我们值班人员巡查时发现220号排洪洞有泄漏情况,随即在政府和企业的调度下迅速进行了堵截,到第二天早上7时左右,基本堵截了污水的外排。”

“16日晚的渗漏是整个事故抢险中的一种次生事故,是原来事故的一种延续。”对于发生的“二次泄漏”,18日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此次发生渗漏的3号中转池是在事故发生后,为了使进入溶液系统的可能有危险的溶液往回抽调而设的过渡性溶液池。正因是过渡性的溶液池,它在施工防汛措施、工程基础上可能存在一些欠缺。”

原来,在这个中转池下面有一个排洪洞,先前检测即有些异常渗漏情形,但总流量不大,16日晚出现渗漏加大的迹象。据初步估算,此次渗漏的污水约为500立方米。

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再次发生事故,显然,紫金矿业在环保问题上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

“凡事预则立。十几天的时间发生两次污水泄漏事故,说明该公司在环境保护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上杭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原环保局退休老干部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据这位老干部介绍,近年来因紫金矿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出现了多次,其中,“1999年和2000年两件事影响最大。”

原来,1999年百年未遇的洪水冲垮了紫金矿业拦截废矿渣的大坝,大量带有氰化钠残留液的矿渣冲毁了当地农民的庄稼;而2000年10月发生的氰化钠泄漏事件—当时一辆载有10.7吨氰化钠的汽车在去紫金矿区的途中发生了倾覆泄漏—造成附近102名村民因中毒住院治疗,家畜家禽大量死亡,饮用水源严重污染。

逆市涨停为自救?

陷入“环保门”之后,紫金矿业于7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福建证监局专项核查通知,决定对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专项核查。香港联交所也正在向紫金矿业问责,据称紫金矿业董秘已经奔赴香港解释公告延迟原因。而在7月19日,紫金矿业又接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被立案调查。

就在紫金矿业接连收到罚单和面临巨额赔偿时,紫金矿业的股票竟然在A股和H股全线飘红,其中7月20日A股涨幅为9.98%,H股涨幅为7.38%。当天紫金矿业A股甚至出现了涨停,成交额达到14.52亿元,是紫金矿业三个月来的最大成交额。

逆市涨停,如此蹊跷的涨停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证券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相关条例,发现如果证监会最终认定紫金矿业信息披露违规,那么紫金矿业很可能会面临投资者的诉讼。

“紫金矿业关联资产可能在抬高股价以避免投资者因瞒报受损诉讼紫金矿业。”中信建投的一位注册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如抬高股价,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紫金矿业的压力。”

曾任职于华富基金、现从事私募基金运作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她对逆市上扬的猜疑:“这很可能是紫金矿业左手买,右手卖的资本运作,自救可能性偏大。”

但是,要挽救这家环保名声狼藉且面临巨额罚单的公司,并非易事,因为“挽救”的前提是先“问责”。

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突发环境事件涉嫌重大污染事故案进行立案侦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相关责任人被刑事拘留。

“我们对紫金山金铜矿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副矿长和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两人进行停职检查。”紫金矿业董事会在给公众的道歉信中表示他们已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随着事故责任调查工作的深入,公司还将继续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在痛定思痛后,紫金矿业抛出了7条关于环保的承诺,其中包括开展安全大检查、落实环境安全问责制等。但翻阅紫金历史,“屡教不改”的不良记录并不少见。

在环保方面上,紫金矿业的内部管理有问题不言而喻。18日,陈景河承认,这次环境污染事件原本可以避免,“也就是几个亿的投资,但(现在)太晚了。”

招商证券对紫金矿业的前景持消极态度:“紫金的高速成长期已过,未来业绩的拉动主要依靠其铜、锌等矿种的产量扩张,而黄金产量增长幅度有限。”

“但仍然有人在不断买入,可能他们想抄底进入。”前述中信建投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紫金矿业背靠大山,回暖的可能性不小。”

暧昧的政企关系

“紫金矿业为了抓住企业安全环保累计投入近2亿元资金。”紫金矿业宣传部部长邹永明发给记者的一份文件如此写到。

这份文件中还有一段话:紫金矿业坚持“生命第一、环保优先”的理念,将安全环保视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是一张军令状,更是一份承诺书。

20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从上杭县财政局处了解到2008、2009两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县的财政贡献达到了60%。不过,紫金矿业与当地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为人们诟病。

一份公开资料显示从政府机关转投紫金矿业的有20多人,一些人甚至是董事会、监理会成员。其中,65岁的原上杭县人大主任林锦添和现任武平县副县长郑锦兴最为典型。前者曾担任紫金矿业党委副书记,如今改任党委常委;后者原是武平县政府公务员,后任上杭县副县长。2006年8月,郑辞职下海,到紫金矿业做监事。去年6月18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郑锦兴因工作变动请辞。随后,被武平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武平县副县长。

“这么多官员退休或者下海后进入紫金,就是因为紫金矿业可以开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当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谢麟告诉记者。

但上杭县一些官员并不这样认为,县宣传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紫金矿业的大股东是上杭县国资委,政府有资格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因此官员进入紫金十分正常。”紫金公司的邹永明部长也表示,“退休官员不再是官员了,我们聘用他们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次“环保门”中被披露的还有紫金矿业和当地社会之间并非和谐的关系。“我小的时候,汀江的水真的很好喝,带点甜味。”家住上杭县城的唐鸣(化名)告诉记者,40岁的他现在是一家矿泉水代理商。

“自来水不能做饭、不能喝,这都是紫金矿业污染造成的。”唐愤愤地说,“污染太严重了,没人敢喝这种水,只能洗洗澡和冲马桶。”

让记者吃惊的是,上杭县城居民买2元一桶山泉水的生活已有10多年历史。“紫金矿业让少数与它有关系的人富起来了,可是我们这些人的生活却因为它更困难了,”住在上杭县解放路的邱绍华感慨道。解放路是上杭的一条平房老街,至今仍有不少收入低的人居住在那里。

除饮水难外,很多上杭人也将物价和房价的上涨归因于紫金矿业。据介绍,自从紫金大发展之后,上杭的房价达到了3000-4500元/平方米,比周边的县城高50%左右。

“在很多外地人眼里,紫金矿业是金色的,但是在我们上杭人眼里他是灰色的。”上述环保局退休的老干部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第一金矿”前世今生

对福建西南山区县上杭的老百姓来说,“中国第一金矿”的紫金矿业是一个传奇。

几年前,紫金矿业集团门前,紫金矿业的员工拿着原始股份一股当一元用,去杂货店门口的老大爷那里买水。2007年初,老大爷收进的股票翻了300倍,他住上了洋房,开上了轿车。

紫金矿业从福建龙岩的上杭紫金山金矿起家,这家当初发不出工资被迫分摊原始股的草根公司如今已是国内明星企业。不到20年的时间,上杭县也依靠紫金矿业摆脱了全国贫困县的名号。

1993年,时任福建闽西地质大队长的陈景河下海,入主国有的上杭县矿产公司,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他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

后来,陈景河多次提到,此举目的是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使那些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有开采价值。然而,在今天看来,此举或多或少埋下了这次泄漏的隐患:如果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南方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很容易引发渗漏。

同样引起争议的技术创新举措是1997年的“亚洲第一爆”。据介绍,为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陈景河进行了定向爆破,几乎削平了整个紫金山山头。现年83岁的李新国对记者表示,“爆破后开采是容易了,但是严重破环了山体环境,也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浮尘。曾经秀美的紫金山,突然变成光秃秃的,令人十分痛心。”

1998年,紫金矿业出现飞跃式发展。这一年,陈景河成功地把国有独资的上杭县矿产公司改制成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股减持到87%。2000年,陈又成功地把公司改制成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国有股减持到48%。

飙涨的黄金价格让紫金矿业的利润在2002年翻了一番,紫金矿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到2006年底,它已在福建、新疆、贵州等20多个省投资组建了约80家下属公司。其间,陈景河还成功地把紫金矿业引向资本市场:2003年,紫金矿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08年回归A股。

2009年,紫金矿业成功跻身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居243位。

“作为世界500强,紫金是个大企业。从一家小企业变成世界性的大公司,紫金发展历程很短,速度确实是快,但这也间接导致了紫金矿业污染事故频发;此外,作为一家大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环保问题。他们也应该有这个资金和技术力量承担这些责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杭县政府官员如此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相关链接】关于  农行  IPO  中信证券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