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欧美银行剥离资产搅动并购市场
2010-07-14 10:22美国银行位于亚洲的房地产基金——Asia Opportunities Fund(亚洲机会基金)的部分管理权将由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百仕通(又译“黑石集团”)接管。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曾经遭受创伤的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启动战略调整计划,旗下不少资产将被逐一剥离。毋庸置疑,各方面业务兼具的全能型的银行仍将存在,不过,这些银行巨头将显得更加“专一”。
资产并购重组渐成风潮
据悉,美银美林将保留亚洲机会基金其中的1/3的股份,并继续担任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不再拥有基金的管理权。同时,就职于该基金的60多名员工将入职百仕通,预计双方的交易将于9月底之前完成。
而就在上周,花旗集团也已经同意出售旗下私募股权部门。根据私募股权新闻网站PeHub的报道指出,这将是花旗集团剥离花旗控股非核心资产的又一举措,待出售的资产包括花旗集团所持有花旗银行品牌的组合式基金、夹层融资及共同投资工具中的持股。同样,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银行也正计划出售旗下的私人股权部门,而这也将成为汇丰继2009年10月出售美国纽约总部大楼后另一大资产剥离计划。
“进行战略调整及资产重组是很多西方国家的银行在危机时期获取政府援助的条件,此前也有不少银行公布了战略重组计划,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像花旗集团这样的金融机构势必将逐步实施早前公布的计划。”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预见,未来一两年内,无论是被动型还是主动型的金融机构资产并购重组将会大量涌现。其中,亚洲市场的表现都会尤为踊跃。今年以来,亚洲市场的并购重组几乎已经回复到危机前水平,这或许会给亚洲本土的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机会。”
中资机构可关注亚洲机会
无论是金融业还是非金融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剥离非核心资产似乎成为市场的一种主流发展方向。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混业、全方位经营的确能带来规模、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到达一定规模后则会有负面效应。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像花旗、汇丰这样综合性、旗舰型的金融机构肯定还会存在,甚至会有所增加,但是每一家机构都将更为专注某一领域的发展,各自的特色更加分明,这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其实,各大银行剥离旗下非核心资产,一方面有利于银行集中资源着重发展主业,同时在对资产进行一定地清理后,才能够轻装上阵。”该分析人士进而表示,“另一方面,银行在剥离部分非核心资产后,也将更符合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金融机构资产剥离的风潮不仅会在西方发达市场掀起,亚太地区也会成为资产并购重组的主要“战场”之一。这对于一直想要“走出去”的中资金融机构而言,或许将带来一定机会。不过,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中资金融机构并购海外金融资产仍需谨慎。
“就西方发达市场而言,金融机构剥离的往往都是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资产,但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对此了解并不深。”该分析人士指出,“而在亚洲剥离的资产往往是他们涉入程度不深的业务,对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存在一定的地缘优势,更值得关注。” 记者 付碧莲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