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伊泰B境外上市开启纯B股公司融资“自我救赎”
2010-04-29 14:25分析师指出,该公司行为能否成为解决B股市场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模式还有待观察
已经死水微澜许久的B股市场,随着伊泰B的一则公告泛起了一阵涟漪。该公司4月26日公告称,董事会近日审议通过了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议案。此次H股发行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发行数量将不少于H股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15%;并授予全球簿记管理人不超过上述H股发行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自1992年真空B股成为沪市B股第一股以来,作为向外资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扇窗口,B股也曾经历过一个长达6年的快速增长期。1997年底,在沪深两地上市的B股达到101家。但是伴随同年红筹股、H股的大量发行上市,境内企业通过B股市场吸引外资的意向越来越少。1998年,B股市场的发展脚步骤减,2000年后就彻底停顿了下来。迄今为止,B股市场基本停留在2000年的规模上。
“从2004年之后,B股市场的新股IPO与再融资就销声匿迹了。”江南证券高级研究员赵侠谈到,2004年7月帝贤B向外国投资者定向增发B股。而此前最近的一次IPO是:2000年10月雷伊B首次发行6000万股并于当年11月行使了900万股B股超额配售权。“2000年,证监会曾经进行过B股增发A股试点。当年,沪深两市只有晨鸣B、粤照明B、京东方B、鲁泰B、张裕B、东信B、振华B、海欣B、开开B9家公司增发A股。沉寂三年之后,B股市场迎来了上工股份等B股公司增发B股试点,但是之后迟迟没有下文。”
那些发行了B股的公司,逐步陷入了无法再融资的窘境。尤其是纯B股公司,通过增发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融资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藩篱。而长期不扩容,也使得B股的上市公司日益老化,质量难以提高,这自然也就发挥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
一直以来,关于恢复B股再融资功能的呼声不断。依据惯例,B股增发A股须报国务院批准,这使得B股再融资前景更显扑朔迷离。
“目前,B股的监管还基本沿袭1995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有些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赵侠评价到,“如果允许符合条件的纯B股增发H股,一方面可以恢复部分公司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在体现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市场标准回购B股,例如伊泰B此前就已尝试回购B股,现在伊泰B发行H股是否成为解决国内B股市场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