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海西板块 > 正文

A股买股上市“第一人”

2010-01-05 14:20
 2009年的倒数第四天,厦门大洲集团的“借壳上市”收官。和很多人通过“直接买壳”上市不同,陈铁铭却通过抄底二级市场“买股”间接借壳,堪称A股买股上市“第一人”。
  
  大洲集团只是厦企舞袖资本市场的缩影。在刚过去的一年里,宝龙地产、禹洲地产、明发集团先后在香港上市;三五互联、科华恒盛、三维丝、永同昌集团等轮番上阵……
  
  顺利闯关将控股ST兴业
  
  2009年12月28日下午,上海宛平宾馆。陈铁铭来到4楼的临时股东会现场,原本担心场面“混乱”的他,特地从厦门带了两保镖,但没想到,保镖自始至终都没派上用场。
  接近99%的支持率,在当日召开的ST兴业临时股东大会上,厦门大洲11.79亿资产注入方案顺利高票过关,陈铁铭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ST兴业股权将由此从10.8%升至52.24%,获得绝对控股权(上述方案尚需获得证监会最后通过)。
  
  早在投票前,在位于厦门国贸大厦33层的厦门大洲集团总部,正在为“投票日”忙碌的陈铁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并讲述了鲜为人所知的历程。
  
  “在股市跌到两千点时,由于公司没有拿地,资金相对宽裕,当时就觉得将公司资产证券化的良机到了。”陈铁铭回忆,在对当时50多家ST公司进行梳理时,自己看中了ST兴业,于是在股市跌到1700多点时,抄底买进了首批股票。之后多次出手,直到耗资八千多万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经典借壳成为教材
  
  在外人眼里,借壳中陈铁铭最难的无非是说服大小股东更换董事会,但事实上,比这更艰难的是要获得上海方面的支持。
  
  “就像现在厦门有关方面对ST夏新上市资源的爱护一样,上海方面一开始显然也不愿让这一资源旁落‘外人’之手,并对壳资源的安排也做了一些准备。”陈铁铭坦言。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到上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拜访,目的就是要告知对方,自己不是来炒股,而是想投入“真金白银”。
  
  主动为该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主动拿出数百万为ST兴业的老员工发工资,陈铁铭团队的努力终于说服了上海方面。
  
  之后,国内第一个靠二级市场收购全流通股企业借壳上市的成功案例出世,陈铁铭也成了被研究对象。在上海证监局举办的“2009年第一期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培训班”上,充当学员的他发现,这个案例被当做了教材。
  
  大洲带头掀起上市潮
  
  对于上市经历,陈铁铭坦言,得到的其实不止这些。大力吸引包括现任公司总经理彭胜利、董秘洪再春等一批高端人才的加盟,以及大洲集团的行政制度、财务制度等的进一步规范,都是借壳上市过程中,陈铁铭得到的另一笔宝贵财富。
  
  与大洲集团一道,厦门企业在过去一年里,也在资本市场找寻并得到 “财富”——— 宝龙地产、禹洲地产、明发集团几乎在一个月内在香港成功上市,三家公司合计融资57.45亿元;眼下,多家厦门公司正在为上市进行最后冲刺,在A股、H股中,厦企在牛年中上演了一波又一波牛市行情。
  
  导报记者 易福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