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邵逸夫告别传媒帝国 TVB去向成迷
2010-01-05 10:28
从今年1月1日起,现年102岁的邵逸夫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或称无线,00511.HK)董事局主席兼上市公司行政主席职位上正式退出,转任董事局非执行主席一职。
记者通过翻查过往记录发现, 2009年10月16日TVB向港交所公布的一则公告上,该公司已经确认元旦之后邵逸夫老先生将退出董事局及上市公司行政主席职位。不过,记者昨天登录TVB网站,该网站的董事局行政会议主席仍然写着邵逸夫。《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TVB外事部门发信咨询,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Wind资讯提供的港股信息显示,去年10月16日公告之后,TVB股价出现了多次跳空上扬。不知是否继续受惠于邵逸夫正式退出主席的消息影响,TVB的股价在今年头一个交易日上涨了2%,至38港元。
传媒帝国人生
其实关于这位百岁老人的退休传闻,近年来在香港资本市场从未间断过。“自我入行以来,资本市场上就不断在讨论,究竟邵逸夫先生什么时候会退出,TVB又会卖给谁。”辉立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陈煜强昨日对本报记者说。
的确,邵逸夫,这个传媒界的传奇人物,其人生跨过了几代人,其经历比他拍的戏更精彩。从早年建立华语电影帝国到后来的电视传媒集团,从东南亚市场艰苦创业到以香港为基地成就传媒霸业,邵逸夫的一生足以拍成一部精彩大片。
在香港地区,人们至今仍在惊叹邵逸夫在50岁进军香港电影市场后取得的成就。他将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打造成了最赚钱的“东方的好莱坞”,捧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香港电影明星,其1000多部电影是华语电影的活生生历史,同时也为华语电影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更让人惊叹的,是邵逸夫精准的商业眼光。在邵氏兄弟奠定亚洲电影事业的霸主地位之后,邵逸夫迅速投向电视行业,1965年创办“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电影业刚开始走下坡路之时,邵逸夫便开始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电视明珠台和翡翠台,将邵氏电影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界的精英网罗至门下。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线制作的电视剧占据了香港地区与内地的主要电视时段。尽管一些节目现在看来制作技术不够先进,也缺乏内地连续剧那样的外景支持,但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内地观众将当时的无线电视剧奉为经典之作。在香港地区,无线仍然在免费电视市场处于垄断性的霸主地位,并拥有世界最大的广东话资料库。
TVB去向
毫无疑问,邵逸夫是香港传媒界的奇才,但颇为遗憾的是,邵老先生迄今似乎还没有为他一生创立的事业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陈煜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近80岁高龄时,市场便不断传出TVB将“易主”的消息。
数年前,香港市场便传闻邵氏想出售股权,当时有投行猜测CCTV也想入主。较近的传闻是在2006年中,传出新鸿基地产、马来西亚富豪郭鹤年以及电盈主席李泽楷等均有意通过收购TVB的大股东邵氏兄弟(当时还是上市公司),入主电视广播,最后却无疾而终。
到了2007年,传出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拟以私人资金逾130亿元全购邵氏兄弟,当时该消息得到了香港大地产商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的确认——李兆基甚至向媒体透露,将会借数十亿港元给“老乡”杨国强,协助其收购TVB。杨国强原打算以拥有的公司股票作抵押向银行作贷款,但在金融海啸之下,这次抵押贷款不得不中止,最后邵氏于去年10月中宣布,大股东出售邵氏股权的商讨已经终止。
在“卖盘”不成功的情况下,在2008年圣诞节前夕,邵逸夫提出以较市场价高出64%的溢价私有化邵氏,轰动整个股市。当时市场普遍揣测,私有化将方便日后邵逸夫把业务分拆出售,为TVB的出售铺路。到2009年2月27日,邵逸夫的私有化方案获得超过99%的大比数通过,结束了邵氏兄弟37年的上市地位,也为TVB的出售打下伏笔。
陈煜强分析,从投资角度看,TVB虽然赚钱,但并不能算得上是很赚钱的公司。他认为,对于邵逸夫来说,真正重要的可能并不是收购价格,而是谁来收购。
“对于邵逸夫来说,金钱已经不是问题,TVB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不可能卖给一个不信任的人。”陈煜强说。
曾经与邵氏基金有过交往的一位私募投资公司顾问对本报表示,TVB是非常好的资产,恐怕真正有条件接手的人并不多。该投资顾问表示,邵老在传媒方面是个难得的奇才,虽然他近年来不怎么直接插手管理,但每逢重大经济转折,他都能带领企业渡过难关;邵氏传媒版图的势力现在已经不仅是港澳及内地市场。
根据去年10月的公告,邵逸夫共持有1.42亿股TVB股份,约占TVB已发行股份的32.49%,当中1.14亿股由邵氏兄弟公司持有,2728.62万股由邵氏基金持有,另外有114.6万股股份由其夫人方逸华所持有。即使未来的收购方仅接手邵逸夫手中的控制权,也需要拿出近52亿港元的资金(截至发稿日,TVB的市值为163.59亿港元)。
记者通过翻查过往记录发现, 2009年10月16日TVB向港交所公布的一则公告上,该公司已经确认元旦之后邵逸夫老先生将退出董事局及上市公司行政主席职位。不过,记者昨天登录TVB网站,该网站的董事局行政会议主席仍然写着邵逸夫。《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TVB外事部门发信咨询,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Wind资讯提供的港股信息显示,去年10月16日公告之后,TVB股价出现了多次跳空上扬。不知是否继续受惠于邵逸夫正式退出主席的消息影响,TVB的股价在今年头一个交易日上涨了2%,至38港元。
传媒帝国人生
其实关于这位百岁老人的退休传闻,近年来在香港资本市场从未间断过。“自我入行以来,资本市场上就不断在讨论,究竟邵逸夫先生什么时候会退出,TVB又会卖给谁。”辉立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陈煜强昨日对本报记者说。
的确,邵逸夫,这个传媒界的传奇人物,其人生跨过了几代人,其经历比他拍的戏更精彩。从早年建立华语电影帝国到后来的电视传媒集团,从东南亚市场艰苦创业到以香港为基地成就传媒霸业,邵逸夫的一生足以拍成一部精彩大片。
在香港地区,人们至今仍在惊叹邵逸夫在50岁进军香港电影市场后取得的成就。他将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打造成了最赚钱的“东方的好莱坞”,捧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香港电影明星,其1000多部电影是华语电影的活生生历史,同时也为华语电影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更让人惊叹的,是邵逸夫精准的商业眼光。在邵氏兄弟奠定亚洲电影事业的霸主地位之后,邵逸夫迅速投向电视行业,1965年创办“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电影业刚开始走下坡路之时,邵逸夫便开始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电视明珠台和翡翠台,将邵氏电影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界的精英网罗至门下。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线制作的电视剧占据了香港地区与内地的主要电视时段。尽管一些节目现在看来制作技术不够先进,也缺乏内地连续剧那样的外景支持,但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内地观众将当时的无线电视剧奉为经典之作。在香港地区,无线仍然在免费电视市场处于垄断性的霸主地位,并拥有世界最大的广东话资料库。
TVB去向
毫无疑问,邵逸夫是香港传媒界的奇才,但颇为遗憾的是,邵老先生迄今似乎还没有为他一生创立的事业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陈煜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近80岁高龄时,市场便不断传出TVB将“易主”的消息。
数年前,香港市场便传闻邵氏想出售股权,当时有投行猜测CCTV也想入主。较近的传闻是在2006年中,传出新鸿基地产、马来西亚富豪郭鹤年以及电盈主席李泽楷等均有意通过收购TVB的大股东邵氏兄弟(当时还是上市公司),入主电视广播,最后却无疾而终。
到了2007年,传出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拟以私人资金逾130亿元全购邵氏兄弟,当时该消息得到了香港大地产商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的确认——李兆基甚至向媒体透露,将会借数十亿港元给“老乡”杨国强,协助其收购TVB。杨国强原打算以拥有的公司股票作抵押向银行作贷款,但在金融海啸之下,这次抵押贷款不得不中止,最后邵氏于去年10月中宣布,大股东出售邵氏股权的商讨已经终止。
在“卖盘”不成功的情况下,在2008年圣诞节前夕,邵逸夫提出以较市场价高出64%的溢价私有化邵氏,轰动整个股市。当时市场普遍揣测,私有化将方便日后邵逸夫把业务分拆出售,为TVB的出售铺路。到2009年2月27日,邵逸夫的私有化方案获得超过99%的大比数通过,结束了邵氏兄弟37年的上市地位,也为TVB的出售打下伏笔。
陈煜强分析,从投资角度看,TVB虽然赚钱,但并不能算得上是很赚钱的公司。他认为,对于邵逸夫来说,真正重要的可能并不是收购价格,而是谁来收购。
“对于邵逸夫来说,金钱已经不是问题,TVB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不可能卖给一个不信任的人。”陈煜强说。
曾经与邵氏基金有过交往的一位私募投资公司顾问对本报表示,TVB是非常好的资产,恐怕真正有条件接手的人并不多。该投资顾问表示,邵老在传媒方面是个难得的奇才,虽然他近年来不怎么直接插手管理,但每逢重大经济转折,他都能带领企业渡过难关;邵氏传媒版图的势力现在已经不仅是港澳及内地市场。
根据去年10月的公告,邵逸夫共持有1.42亿股TVB股份,约占TVB已发行股份的32.49%,当中1.14亿股由邵氏兄弟公司持有,2728.62万股由邵氏基金持有,另外有114.6万股股份由其夫人方逸华所持有。即使未来的收购方仅接手邵逸夫手中的控制权,也需要拿出近52亿港元的资金(截至发稿日,TVB的市值为163.59亿港元)。
- 上一篇:华人首富李嘉诚酝酿全面收购和电国际
- 下一篇:中石化供港LPG死火原因仍不明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