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名家看市 > 正文

“诺贝尔的烦恼”价值几何?

2009-05-24 21:15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资料图)

  当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恐怕很多人对克鲁格曼1994年的预言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心态,很多人会想是不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否则,为什么不给他诺贝尔奖呢?

  但是,当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不幸而被这位美国大胡子说中之后,恐怕很多人再也无法对于这个大预言家的存在视而不见了。

  不错,克鲁格曼就像一只高高地站在枝头的乌鸦,不断地发出“No More”的叫声,风调雨顺的光景,这种叫声既聒噪又烦人,而当暴风骤雨袭来之时,大家才认识到这样的声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克鲁格曼作为一只叫对了两次的美国乌鸦,诺贝尔奖对他来讲实在是名至实归,而对于《华夏时报》和中国民生银行而言,2008年的诺奖并不构成如此隆重的邀请,我们看中克鲁格曼的不是他现在身上已有的光环,而是特立独行的气质,正是这种独特的气质,让这位经济学家拥有了客观的视角,冷静的思维,并最终成为我们广大投资者的镜子。

  中国的经济学家最为大家诟病的,恰恰就是人云亦云或者上云亦云或者书云亦云。克鲁格曼可以拒绝克林顿的邀请,也可以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成为奥巴马新政的“诺贝尔烦恼”,有哪位中国经济学家能抵得住“经世致用”的诱惑?

  坦率地讲,水皮并不完全认同克鲁格曼的观点,作为一个凯恩斯的修正主义学者,克鲁格曼其实是非常实在的实用主义者,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博弈中,克鲁格曼其实是个调和派,市场均衡固然是理想,但是政府调控未必就大逆不道,也正因为此,克鲁格曼反而和中国政府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他一边抨击奥巴马,一边高度评价中国的努力。

  他为什么总能猜对?

  这是我们《华夏时报》为克鲁格曼访华打出的广告词,在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光想知道克鲁格曼是如何成功预测昨天的危机的,更想知道他是如何预测明天的机遇的,毕竟,我们是为明天而生活的,我们的投资也是靠明天来保障的。

  美国经济最坏的时机是不是过去了?华尔街为什么能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弹?美国的金融系统还值得信赖吗?为什么全球的资本又流入了美国?汽车业的崩溃对美国致命吗?中国经济的复苏有持续性吗?中国的外汇储备究竟该如何管理?中美两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吗?“中美国”的概念成立不成立?通货膨胀的危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就在克鲁格曼访华前夕,美国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也出来了,19家参加测试的银行有10家需要750亿美元的支持,这个结果导致当天美国银行的股价暴涨6.46%,达到13.51美元,AIG的股价也暴涨5.98%,达到1.95美元,而在两个月前,美国银行的股价还在2.68美元,AIG则只有0.33美元。

  上次我们在3月14日判断华尔街见底的理由之一是开始清理毒资产,现在压力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大恐慌的时代该结束了,道琼斯虽然会有反复,但是震荡向上的基调不会改变,和两个月前的6640点比,道琼斯两个月的反弹将近2000点,这是过去多年才有的涨幅,谁能说这不是机遇呢?

  更巧的是,在压力测试报告出来前夕,巴菲特又在家乡召开了有3.5万人参加的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又一次声称对伯克希尔信心不改,这个时间距离巴菲特上次号召大家买不多不少正好半年,又一次印证了巴菲特抄底比股市见底早半年的潜规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股市能跌得下去吗?金岩石曾经相对保守,认为1600-2400点是聚宝盆,我们最近在《财富非常道》一起做节目,他把上限又抬高了200点,我们上次做节目的时候指数在2000点,这次做节目时指数在2600点,下次做节目时一定会比现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