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上周18家公司上会仅有3家过会 IPO通过率为何这么低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8-01-29 11:02上周IPO通过率16.7%,18家公司上会,仅有3家过会,创出发审委一周通过最低纪录。这一超低通过率不仅震惊了投行,同样震惊了A股市场。业内认为,三年盈利不过1亿就别琢磨上市了。
2018年1月尚未结束,已经有23家企业IPO被否决。上周IPO通过率持续在低位徘徊,1月23日晚上,上会企业几乎被团灭,创下了“7否6”的新纪录。1月24日,上会企业通过率仅为“5过1”。1月26日,6家企业上会,通过率又是1家。
案例
康宁医院董秘借酒浇愁
1月24日,港股康宁医院暴跌11%。除了港股投资者,最“受伤”的还有康宁医院的董秘王健。1月24日凌晨,王健发朋友圈真情回应被否一事:“酒精对我中枢神经的麻醉效果在退散……今天,哦不昨天,我们没有过会,我很意外,一切都准备好了,会场上我是那么自信,5道题回答得堪称完美,还没宣布结果前,我们甚至已经开始提前庆祝了,但是被叫进去听到没通过的时候,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到现在还以为是做梦。”
事情追溯到1月23日晚上:上会企业创下了“7否6”的新纪录。其中,又以“精神病专科医院第一股”康宁医院关注度最高。A股IPO被否后,康宁医院发布公告称,将利用内部资源或其他途径为拟由A股IPO所得款项融资的项目进行筹资,而这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营运带来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王健感慨一番后表示:“昨天,我们被否了,我们不找理由,今天,我要清醒,不忘初心,我相信挫折是要让我不要骄傲,要谦卑,我们做的还不够完美,还要更加努力。”
发审委会议对康宁医院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包含五项,第一项是,康宁医院通过管理输出方式向多家精神专科医院、以精神康复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和精神科科室提供管理服务。请说明所管理医院未列入合并范围的原因,向其提供资金、收取管理服务费用是否属于分红的行为,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等5项具体内容。其余四项包括是否涉及科室承包、租赁,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对燕郊辅仁医院等三家医院提供管理服务的合约权利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依据,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形成的无形资产有无减值的风险。提供借款、代垫筹建款、垫付营运资金与管理输出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合同义务。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原因,与发行人业务协同和业务竞争情况,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情形,是否需要承担额外义务、连带责任。
热点
安佑生物净利近3亿仍未过会
公开数据统计,上周安排上会18家,1家取消审核,1家暂缓表决,3家通过,13家被否。否掉13家,大大超出平均水平,跌到最低水平,通过率不足2成。
市场认为,这不是本届发审委第一次发威。之前2018年1月10日曾有过“5过1”,2017年10月31日“6过2”、11月7日“6过1”、11月29日“3过0”。
自新一届发审委2017年10月上任以来,IPO审核严把入口关已成为常态。将时间拉长来看,自2015年IPO重启后,A股新股发行的审核通过率先升后降。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24日,发审委审核新股共计819家,审核通过677家,市场整体通过率为82.54%。其中2015年年底通过率为92.31%,2016年通过率为97.14%,2017年通过率为79.33%,2018年至今合计审核39家,14家获通过,整体通过率仅为35.9%。
超低的过会率,让市场甚至惊呼:IPO会不会变相暂停。市场的担心是空穴来风,因为安佑生物净利近3亿,仍未过会。
时间再倒退到1月23日。当日结果出炉较晚,更有段子手调侃“如何判断一个保代的项目通过了还是没通过?如果保代在朋友圈里求最近好看的电视剧是啥,那就是没通过。如果保代在朋友圈里问营业时间最晚的饭店是哪个,那就是通过了。”
从被否公司来看,不乏全年净利润高达2.8亿元的企业。预披露文件显示,安佑生物2014年至2016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51亿元、2.85亿元。不过,安佑生物的股东出资瑕疵以及业务资质和环保等问题引起了监管关注。
公告显示,发审委首先关注了安佑生物的环保问题。报告期内,安佑生物子公司因环保违规被处以8项行政处罚,因安全生产问题被处以3项行政处罚,并有规划、消防、税务、农业、畜牧等部门多项处罚,且在报告期后期仍持续发生。另外公司的部分养猪场尚未办理完毕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部分养猪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在出租方名下,部分养猪场已取得环评批复但未取得环评验收,部分养猪场未取得环评批复和环评验收,部分养猪场待办理排污许可证。
此外,安佑生物2012年至今收购了47家公司,但报告期内行政管理人员人数逐年减少。发审委要求公司说明频繁受到处罚的原因,以及相关养猪场未来持续经营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相关处罚、证照瑕疵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同时子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但行政管理人员逐年减少的原因也被发审委提及。同时,发审委询问安佑生物养殖业务毛利率波动较大、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是否存在影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
关注
IPO审核缘何这么严?
资深保代分析称,目前如此低的过会率是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IPO项目本身的质地也有所下降;发审会现在更关注项目的合规性,诸如连续三年都必须合规。在持续盈利能力方面,投行内部选项目也形成一个不成文规定,三年盈利不超1个亿的企业不接。
从近期发审委询问的问题来看,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合规风险、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审核关注点。其中,持续盈利能力包括产业周期变动、收入、利润、产品、市场、替代性、优惠政策,以及客户或关联方的依赖等方面的内容。
而财务规范则主要包括财务基础、税务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坏账、周转率等。
合规风险包括企业的历史沿革、股东、实际控制人,股权出资状况,代持、资金占用等;信息披露包括关联方、重要财务信息、内部控制、董监高信息、事故、处罚等。
市场分析认为。IPO审核越发严格,主要是因为一些公司成功上市后“劣迹斑斑”。比如不少公司曾出现一上市业绩就变脸的情况。以博迈科为例。2016年11月22日在A股上市,其主营业务是为海洋油气开发、矿业开采、天然气液化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专用模块集成设计与建造服务。2014年起,国际原油价格一泻千里,在此期间备战IPO的博迈科业绩异常出色。然而,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博迈科的营收和净利润就双双下滑,幅度分别高达64.64%和56.14%。
除了业绩变脸,还有一些公司出现上市造假的情况。此前因财务数据造假而成为退市第一股的欣泰电气。据了解,为了实现发行上市的目的,解决欣泰电气应收账款余额过大问题,欣泰电气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更改。
继IPO超低过会率引发投行圈震动后,证监会于1月26日公布证券行业“自查自纠、规整规范”专项活动的检查结果,对近两年发展迅速的上市公司并购财务顾问、公司债券承销、新三板推荐和资产证券化等多项投行类业务进行集中规范。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自查阶段,共有165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子公司对自身投行类业务内控情况和2015年至2016年项目执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风险排查。检查阶段,证监会组织部分派出机构对13家证券公司和4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投行类业务开展了现场检查,从内部控制和执业质量两方面对公司自查情况进行了检验。
监管
多次释放趋严信号
有专家指出,新股的上市标准并没有变,发审委的审核也没有过于严苛。只是现在,由于强调对发审委员“终身追责”,并在发审委上方增设了监察委,从而严厉震慑和遏制了新股发行审核中的不良行为。
市场认为,只要高质量发行新股,那么,新股发行的节奏自然会放慢下来。从现在的超低过会率可以推测:目前仍在排队的近500家申请上市企业,合格企业将被大幅削减。只要监管层坚持从严审核不动摇,那么劣质企业就不敢贸然排队申请上市。
投行人士指出,近期审核通过率低的部分原因是集中清理堰塞湖的结果。一些在会时间长,拖着慢慢解决问题的项目和以中止审核名义待着的项目被拖出来毙了,相当于清理滞销品,否掉它们很正常。显示了证监会打击带病申报的决心。
监管层也多次释放出IPO审核趋严的信号。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而中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也表示,发审委委员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市场严格审批,能够有效防止一些绩差公司和问题公司上市,增加审核淘汰率,提高审核通过率,让符合条件的新股上市,认真贯彻落实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方针,也能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投行
过低通过率改变行业发展
IPO过会率降至冰点,券商纷纷表态,中信证券称“IPO七否六”拉开投行业务集中序幕。站在发行企业角度思考,没什么比找一家业务能力强的投行更为重要。开源证券称,IPO承销是券商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券商承销收入受影响不可避免。另外IPO低过会也能有效减缓市场扩容压力,对市场影响积极;中邮证券称,近几日IPO通过节奏的骤降,为次新股、小盘股的强势奠定市场基础,部分绩优股或借助优秀年报成绩单走出向上行情。
不可否认,持续走低的过会率已经改变了投行生态。一批经历过发行部严苛磨练的投行人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或转身投向再融资和并购。有投行人士表示,近期审核通过率低,部分原因是集中清理堰塞湖的结果,同时,投行执业水平下降,投行人才流失和人员浮躁是重要原因。投行不仅仅是做尽调,写材料,更是资源配置、价值发现,是金融业的明珠。但如果连材料都写不好,尽调都不知道怎么做,谈其他也是空中楼阁。
财经观察
用严审“劝退”不合格的准上市企业
上周,金融市场最受关注的莫过于IPO过会企业迎来“史上最严发审周”。
在这周三次发审会上,IPO通过率持续走低。周二,7家过会企业通过1家;周三,5家过会企业通过1家;周五,6家过会企业通过1家。
事实上,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上市公司的审核工作一直呈现从严趋势。
市场数据显示,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共审核了134家公司的IPO申请,68家获得通过,63家被否,10家被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通过率仅为50%左右。
进入2018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一比例下降为33.3%,意味着1月份过会的企业有三分之二折戟沉沙。就在市场认为过会率已经跌至谷底的时候,“史上最严发审周”来袭,18家上会企业仅3家通过,本周通过率降至约16.7%。
尽管本周极低的通过率与相关过会公司质量、中介机构保荐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背后透露出来的信号却是极其明显的: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容不得半点沙子,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已成为监管重点,IPO通过率降低或成常态。
长久以来,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和IPO堰塞湖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从严审核上市公司,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一招。
只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正能量”。与此同时,也才能更好地让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和成果。
在越来越严格的审核趋势下,一些质量不过关的排队企业不仅“心里打鼓”,甚至开始在行动上打起“退堂鼓”。
这意味着,除了提高发审工作效率来疏解IPO堰塞湖以外,严格审核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劝退”不合格的准上市企业。“两条腿走路”将优化上市排队企业的结构,有效化解堰塞湖,让更多高质量、创新型企业尽快上市,从而更好地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CX真]
- 用IPO的标准处理环保问题 (2018-05-03)
- 千余家公司预告上半年业绩 过半数报喜 (2018-05-02)
- 证金公司一季度增持16只券商股 (2018-05-02)
- 前4月IPO审核通过率50%从严审核尺度未变 (2018-05-02)
- 监管部门再亮剑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将成检查重点 (2018-04-27)
- 独角兽遇阻:映客IPO前的艰难一年 (2018-04-27)
- 港交所下周一正式接受上市申请 逾10家公司争7月上市 (2018-04-25)
- 第三批5只FOF获批 四家基金公司拿到第二个批文 (2018-04-19)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