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险资投资变局:A股换玩法 港股猛扫货

来源: 中国证券网  2017-10-11 09:42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出现“零举牌”现象。险资“巨无霸”究竟去了哪儿?

它们并未离场,而是理性进场。它们转道定增市场买入A股优质龙头,更多扮演财务投资者角色,间接参与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与此同时,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大型险企开始密集扫货港股,买入标的同样瞄准大蓝筹。

投资变局。险资正以一种更加柔和的方式,参与到股市中来。

非离场而是理性进场

与过去两年在二级市场争相举牌的场景不同,今年险资在A股市场零举牌。上证报资讯统计发现,在今年A股举牌上市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名单中,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身影。

这并不意味着险资已离场,其实只是换了“玩法”。它们更多通过参与定向增发的方式,进入龙头标的股。以中国人寿为例,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披露的信息,今年以来,该公司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分别参与了京能电力中国联通的A股定向增发。

投资方式的转变,源于监管部门对“保险业姓保”、“保险投资也姓保”的定调。保险投资圈资深人士的解读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险资投资理性了许多。有业内人士直言:“险资对优质个股的长期价值投资,并不仅限于举牌这种方式。对于有优势的险企而 言,除了举牌,还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或协议转让、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长期价值投资。相对于举牌来说,上述方式更加柔和,在信息披露和股权合理性、稳定 性上也更加有序。”

缺乏渠道及资源等优势的中小型险企,在举牌潮退去后又该何去何从?多家中小险企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更多中小保险公司在权益投资策略上倾向于分散投资,选择适合自身资金特性的A股优质标的,并将股权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全年新增保费与到期再投资资金较多,加上去年积压的未有效运用资金,预计仍有大量保险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口,投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从目前来 看,债市乏善可陈,股市相对而言仍有吸引力。因此,举牌潮的退去,影响的是险资的A股投资理念,并不影响参与热情。”某保险机构投资负责人如是说。

沪港两地都恋优质股

在A股布局定增的同时,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大型险企,还将目光转移到香港市场。

记者查阅香港联交所网站资料后发现,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近期集中增持工商银行H股,截至目前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的股权比例达到6.04%。具体来看,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分别于9月28日、10月6日增持工商银行H股1.41119亿股、1.41327亿股,买入均价分别为5.7704港元、6.3738港元。

对于近期增持工商银行H股的举动,中国平安方面向上证报记者表示,这是正常的财务投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行股仍满足盈利增长稳定、分红稳定、信用评估稳定和有一定流动性等条件,对追求长期投资的险资来说仍是优质品种。

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的信息,7月末,平安人寿委托平安资管(香港)公司以每股3.5港元,合计19.075亿港元认购旭辉投控集团股 票5.45亿新股,占上市公司交易前已发行股本的7.99%。此次交易后,平安人寿、中国平安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合计持有旭辉投控集团7.45694亿股, 占旭辉投控集团交易后扩大后股本的9.94%。

此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的信息还显示,今年5月,中国人寿集团参与了青岛港新发H股的配售,认购1.8亿股,占青岛港H股的16.38%。

无论是参与A股定增还是在H股扫货,险资在具体配置偏好上仍明显青睐高分红、低估值、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大蓝筹股。多位保险投资圈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主要的股票投资模式是逆周期配置高分红价值股。在这种模式下,险资在投资中充分发挥了长期性优势,在股价低点买入高分红优质个股并长期持有,除了享受 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增值,仅分红收益率即可超过5%,从而保证了稳健回报。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