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监管多维控“壳价” 暗含三大资本趋势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1-12 14:55本报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
一直到1月11日,*ST吉恩“一”字跌停板才打开。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其背后原因很简单,其复牌前的1月4日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并坦陈2016年业绩预计扭亏无望,濒临暂停上市。
无独有偶,*ST昆机次日晚间也发布了相似的“噩耗”,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
在“壳妖”乱舞的现下A股市场,上述两家公司似乎成了不幸中的典型。
多类个股濒危
根据此前公告,*ST吉恩其实也曾极力保壳,资产重组的预案就是向第三方转让资产,接盘方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吉林省国资委。“从中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本地上市公司依然有保护、救助的意愿,但也必须面对,这类传统制造业公司积重难返,救也只是单纯保壳,很难从根本上改善公司基本面”,上海一家股权私募基金负责人田冕表示,上市公司目前的保壳手法无非借壳、重组、出售资产、政府补贴、大股东借款等,而在监管层对这些行为的不断规范下,这些手法的实施成本正在加大,扭亏无望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很可能会成为未来退市大军中的先锋。
据公开信息,除了*ST吉恩、*ST昆机外,*ST钒钛、*ST南化、*ST新梅、*ST常林、*ST川化等也都面临着暂停上市和退市的风险。而创业板公司由于实行直接退市机制,如科恒股份等已连续两年亏损,也处于濒危状态。
“对于走不动、跟不上或者有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增强市场活力”,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日前就曾在公开场合如是称,这也是2006、2007年新旧之交,监管层对退市制度的最新表态。
某上市券商投行汪俊透露,日前他们在与监管层沟通时就被告知,对于经营状况不能发生实质性改善的上市公司,不支持保壳,应让其退市。
退市制度走向
事实上,去年以来,监管层就一直在通过多种举措间接推动退市制度的实质性实施。
在退市新政下,博元投资和欣泰电气先后被强制退市,原因都是违法,前者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后者因欺诈发行。而整个2016年,证监会对资本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拿近段时间来说,就有保千里(600074.SH)、南风化工(000737.SZ)、宏达矿业(600532.SH)、得利斯(002330.SZ)等多家公司被曝涉嫌违规,或遭到处罚。证监会日前通报的信息,去年全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
此外,交易所就打击保壳和借壳套利行为也拿出了针对性措施。上交所日前表示,将严查2016年年报中通过突击构造交易、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值等方式,粉饰财务信息,避免连续亏损的做法。
汪俊透露,除了实际控制人变更等标准外,未来主营收入和利润若主要来自于重组标的,也可能会归于借壳上市。业绩短期难释放或是达不到IPO标准 的企业借壳上市难度加大了很多。对老股锁定等要求也降低了壳交易的热情,老股锁定36个月,即三年内老股东持股不能趁着利好卖出套现,借壳标的的业绩不能 在这段时间很好地释放,老股东受益就是未知数。
“壳价值”预期
“目前股市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是一直以来监管层没有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快放行IPO也是一步大棋”,2016年12 月30日,上海私募人士江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6年,尤其是下半年,IPO放行速度明显加快,有投资者理解为是为IPO“堰塞湖”疏通, 为注册制铺路,其实不仅如此,监管层更深刻的意图在于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和股市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推行退市制度的一个前提条件。
2016年,IPO审批节奏显然提速:从3月开始,新股发 行次数由每个月一批变为每半个月一批;从7月开始,新股发行数量有所增加;从11月开始,IPO再提速,变为每周一批,其中,11月份有51家企业拿到了 批文,12月份则有46家企业拿到了批文。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年共有227家公司完成A股IPO上市,其中,上半年度有61家,下半年度达到 166家。新年伊始,证监会就已经开始下发IPO批文。
[责任编辑:曾真真]
- 加强金融监管,让“动机不纯者”离开 (2018-05-03)
- 直销银行类网贷业务凸显合规风险 存监管套利风险 (2018-05-02)
- 银行股权治理在途:监管频点名 地方推行博弈多 (2018-04-28)
- 基本面技术面纷纷唱衰 5月份白银或延续下跌趋势 (2018-04-26)
- 保险监管首轮现场检查启幕 加大对车险市场整治力度 (2018-04-26)
- 监管层检查银行业市场乱象 严查信贷资金进入楼市 (2018-04-26)
- 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实施监管考核 (2018-04-26)
- 海淘奶粉 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2018-04-26)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