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中国股市大反转基础坚实

来源: 证券时报  2014-11-28 10:08

央行上周五突发降息,本周沪指一鼓作气冲上2600点,多方代表国泰君安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回顾今年4月初,上证指数徘徊于2100点,市场一片悲观,国泰君安策略团队抛出“A股将有400点大反弹”观点,市场哗然。股市昙花一现后重新步入低迷,嘲讽声中,国泰君安坚持看多,A股也迎来飙升,赢得市场一片掌声。

股指飙升的同时,各方疑虑也在增加。我国经济增速能否支撑股指上涨?中国股市的上涨逻辑在哪里?未来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哪些?近期各国汇率竞相贬 值、黄金石油大跌、美元进入上升通道、国内降息,这些错综复杂的宏观变化,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在国民财富快速增长之际,应该如何配置资产?针对这些市场 关心的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

经济转型带来A股反转

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还在下行,但增长质量开始提升,所以从整体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中国股市具备迎来可持续性牛市的基础。至于股票估值,在盈利见底之后逐渐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A股出现明显上涨,您如何评价此轮上涨的基础?中国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是否发出了好转信号?

林采宜:我认为本轮行情不是反弹,而是反转。

我们最近做过一个专项统计,在27个行业板块中,除了煤炭、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纺织服装等8个板块外,其他19个板块的销售净利率已于今年二、三季度见底,企业盈利触底并逐渐恢复反弹。

这一统计佐证了我提出的“股市的估值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相对应”的观点。如果估值底部是盈利底部,股市将有牢固的上涨基础,这也往往是股市一 波大牛市的开始。企业盈利见底,意味着去产能化进入后半程的同时,经济出现了结构性的改善。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还在下行,但增长质量开始提升, 所以从整体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中国股市具备迎来可持续性牛市的基础。

如果再加上政府大力度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变革,特别是鼓励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2015年股市值得期待。

证券时报记者:您目前最看好哪类资产?看空哪类资产?关于大类别资产配置有哪些建议?

林采宜:我目前最看好的是权益类资产,看空的是房地产。如果你手上有多的房产,就赶快把房子抛掉。

中国人口的路易斯拐点大约在2014年或2015年左右到来。从刚需角度来看,2013年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出现拐点;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潜在供给规模来看,这一下行周期至少维持8年,要持续到2020年以后。根据国家的人口统计数据推算,2013年到2020年,中国适龄结婚人口将从1300万对降到800万对。在刚需持续下滑的前提下,房地产商拿地和在建工程的数据却显示,房地产供给的持续增长短期内难以逆转。因此,未来5~8年内,房地产供过于求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

虽然中国政府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未来若干年实现3个“一亿人”的目标,但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工资能不能买起城市的房子?如果农民工的工资能买得起上海陆家嘴 的房子,陆家嘴的房价要跌到什么程度才合适?所以看待刚需的时候,最好以城镇人口作为基本依据,而不是把农民工转移人口作为乐观的预期。从投资的角度来 看,建议降低房地产类的资产品种配置比例。至于股票估值,在盈利见底之后逐渐复苏只是时间问题,也因此,我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的首要建议是,卖掉房子买股 票。

降准只是时间问题

降息未必给实体经济带来实际好处,因为市场真正的利息是基准利率加上金额利差,也就是风险溢价。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部分行业的风险溢价在扩大,降息不会必然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证券时报记者:本次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后,市场预测未来可能还有持续降息,对此您持怎样观点?降息将对2015年的债市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采宜:对于市场预测的后续二次降息,我持否定态度。我认为,央行短期内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降准的可能性较大。降准的逻辑是:调整贷存 比口径,如果把非储蓄类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变成一般性存款,商业银行上缴准备金要增加1.5万亿元~2万亿元,这会对市场产生流动性紧缩效应。央行要对冲 这种紧缩效应,必然选择降准,所以央行降准只是个时间问题。

此次降息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冲击有限。在我看来,本次降息最大的好处不外乎两点:其一,地方债平台的债务压力减少;其二,对贷款购房者而言,信贷环境会宽松一些,降低了房贷成本。

然而,降息却未必给实体经济带来实际好处,因为市场真正的利息是基准利率加上金额利差,也就是风险溢价。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部分行业的风险溢 价在扩大,降息不会必然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而且企业融资贵、融资难本身并不是央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所导致的。事实上,贷款利率早就市场化了,在一个完全 市场化的信贷市场,降息本身作用有限。

我认为央行不会轻易采取第二次降息这么激烈的货币宽松政策。从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降息的直接作用是推升资产价格而不是促进实体经济复苏。而在不会持续降息的前提下,债市已经是处于牛尾阶段,而股市才露出牛头。

沪港通重大意义何在

沪港通倒逼中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必须与海外接轨,打通了沪港两个不同市场的资金池和产品池,并将促进两地券商业务能力的提高、服务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沪港通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证券时报记者:沪港通在一波三折中终于开闸,您怎么看待沪港通的意义和影响?沪港通对我国证券市场业务、制度建设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林采宜: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自贸区,意义重大,最大的意义不是单日交易量给沪股增加了多少增量资金,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沪港通倒逼中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必须与海外接轨,打通了沪港两个不同市场的资金池和产品池。比如,投资者将资金存在国泰君安,可以买港股, 也可以买沪股、深股。产品池和资金池的打通,会使得两个市场的T+0制度、收费制度、涨跌及停盘制度等逐渐趋同。如此一来,在制度层面,沪港通会直接促进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完善,监管规则也将随之逐步国际化。沪港市场互通必然产生制度竞争,交易所本身的定价能力、定价效率、收费机制等也都面临制度竞争。

其次,沪港通将促进两地券商业务能力的提高、服务和研究能力的提升。两地市场将出现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对内地投资者提供港股的研究,而对香港 投资者提供A股研究。实际上,这就是要求券商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务能力。从市场层面来看,两地市场股价将加大波动的关联度,A股的估值也会逐渐与国际水平接 轨,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概率也就大幅增加。

第三,沪港通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此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停留在作为贸易清算货币,主要通过与各国央行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的方式。尽管香港之前有 熊猫证券,但人民币金融投资产品较为有限,人民币的离岸市场一直无法扩张,香港人民币业务做了10年才有1万亿元规模。沪股通打通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 渠道,带来更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投资者可在香港购买内地的金融资产。未来,打通了基金和债市的投资渠道,将出现基金和债券的互换交易。离岸人民币作为 投资工具,功能将逐渐凸显和发挥。

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融资者、游戏规则的国际化,形成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这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表现。因此,沪港通对于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建设,意义重大。

股权融资将成主流

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盈利与否和估值都将不再是靠监管负责和背书,监管层更加关注的是企业能否如实对投资人进行信息披露。加快注册制进程,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政策意义。

 

证券时报记者:在央行宣布降息前几天,国务院会议突然再次强调“要加快企业上市的注册制进程”。与此同时,证监会支持证券化不仅拓宽至租赁债权,还从主板市场延伸到新三板市场。银监会也有类似政策出台。有市场观点认为,这是我国在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同时,有意推升杠杆。对此您如何解读?

林采宜:加快首发上市(IPO)的注册制进程,对中国下一个阶段的金融市场格局和整个产业经济,有非常大的意义。如果说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靠人口红利、银行信贷扩张来支撑,那么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将主要靠资本市场的深度繁荣和多元化。

当下企业只能在沪深两交易所上市,到了资本市场高度繁荣之时,不同企业可以找到不同的地方挂牌融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甚至 可以通过网络信贷(P2P)、众筹等多元渠道来获得资本和实现股权融资。中国企业负债率较高与金融市场结构和融资方式有关,如果说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 是建立在债权融资的基础上,那么下一个10年,中国经济将以股权融资为主,而股权融资的前提是资本市场的高度繁荣和多元化。

这也就是要加快企业上市注册制的核心意义所在。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盈利与否和估值都将不再是靠监管负责和背书,监管层更加关注的是企业能否如实对投资人进行信息披露。换言之,加快注册制进程,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政策意义。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给银行卸包袱。经济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准不良资产,以及流动性非常差的资产,银行如何盘活和消化这些不 良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将不良资产和流动性差的资产转移到证券市场,扔给那些寻求资金期限和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投资者,从而实现分散风险的目 的。

商业化运作的风险便无所不在,最可怕的是系统性风险。而消化风险有两个办法:其一是时间,其二是分散风险。那么,资产证券化就是把风险从商业银行体系转移出来,转向到更多元的资本市场,在相似杠杆率的情况下,降低系统风险爆发的概率。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