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市场研究 > 正文

资本市场中长期规划上报 证券业规划十年增十倍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3-11-22 08:43

□本报记者联合报道

从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到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从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到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未来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指明方向。为 实现上述目标,证监会主席肖钢日前表示,资本市场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取向。在谈及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等话题时,他说,下一步应该研究怎么 样壮大机构的竞争能力问题,的确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目前,对包括证券、期货、基金等在内的这些被肖钢比喻为资本市场“食指”的机构,有关部门已针对各行业撰写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已上报。这些规划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促进行业发展。这些规划显示,证券业将“十年发展十倍”,外资参股券商比例有望提高,合资券商业务范围有望扩大,跨境业务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盘活全局的“食指”

业 内人士认为,在肖钢所引用的“五指理论”中,机构被比喻为“食指”的原因是,作为连接各个环节的中介,机构责任在于盘活全局,恰似五个手指当中服务功能最 强的食指一般。要落实肖钢关于“资本市场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取向”的思路,中介机构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分析人士说,市场化作为排在首位的 资本市场改革取向,将是证监会改革措施最集中的方向。

在机构领域,部分管制放松已启动,市场化趋势开始显现。以证券业为例,去年召开的券商创新大会列出多达11项举措及36项具体工作,包括经纪、资管、自营等业务。目前,对部分业务的审批已开始放宽。

实际上,提高中介机构竞争力并非仅靠放松行业管制就能实现。未来资本市场几项最重要的市场化建设,如新三板扩围、注册制推出、债券市场规范发展等均需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中介机构发展将带来“黄金期”。

正 基于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资本市场多个不同行业都对各自的中长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证券业为例,消息人士透露,有关部门经过 综合考量,测算行业主要发展指标的增长为“十年十倍”,即2022年主要业务规模指标、主要财务指标及反映社会贡献的部分相对指标比2012年增长10倍 左右。换算至每年,上述指标年平均增速约为26%。

外资参股券商比例

有望逐步提高

业内人士介绍,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一直在酝酿做大做强证券业,推动行业国际化,目的在于让行业发展能跟得上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对证券业国际化的前景,前述规划提出,行业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证券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设立经营机构,开展境外业务,客户范围覆盖主要国家和地区,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投资全球市场提供服务,为全球投资者投资我国提供服务。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支持我国企业全球布局、并购重组、跨境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影响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前述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率先试点跨境业务和综合经营,不断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系统重要性机构。

业内人士认为,能否成为系统重要性机构,关键是国际化程度。未来跨境业务占比较高,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拥有一定国际定价权的券商有望获更多支持。

在具体举措方面,一方面是“引进来”,外资参股券商比例有望逐步提高,合资券商业务范围有望扩大。另一方面是“走出去”,跨境业务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双向开放背后的迫切问题

与已被市场再三研讨的新三板扩围、注册制改革不同,“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相关表述引发的热度相对较低,背后却有大文章。

事实上,对壮大机构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化这个问题,近年来资本市场相关行业关注颇多。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证券业国际化进程一直在循序推进。截至2012年底,外资参股证券公司13家、咨询公司1家、评级机构1家。19家证券公司在境外设立子公司,2家证券公司在香港上市。业内人士预测,做大机构绕不过国际化这个问题,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和境外上市、设子公司的证券公司将会快速增加。

但是,目前,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对外开放需要。眼下全球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治理快速变化,国际金融市场 格局将重塑和调整,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需求愈加强烈。一方面,一直在国内贴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证券业如跟随客户走出国门,将面临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遭遇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国际投行正面挑战。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及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企业和居民跨境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需求将日益增加,对行业提出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