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 > 证券报摘要 > 正文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月10日)

来源: 凤凰网  2013-01-10 08:17

中国证券报:

姚刚:IPO财报检查要查实情讲真话

证监会部署IPO“打假” 严打欺诈上市恶意造假

中国证监会8日在京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对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做出动员和部署。证监会副主 席姚刚在会上表示,证监会要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监管、诚信监管等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进一步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坚 决打击欺诈上市、恶意造假等违法行为。

会议强调,各保荐机构、会计师应在2013年3月31日之前将自查工作报告报送证监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查报告的,应向证监会提出中止审查的 申请。在规定期限内不提交自查报告,又未及时提出中止申请的,将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规定》,对有关申请给予终止审查。在对创 业板公司自查时,若创业板首发公司2012年度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应尽快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姚刚指出,强化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IPO在审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自2012 年4月以来,证监会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意见》、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及《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规则,强 化IPO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推动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开展此次专项检查,旨在切实进一步深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改革精神,完善和落实 信息披露责任追究机制,督促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切实提高执业质量。

姚刚对做好本次专项检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从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查实情,讲真话,对于发行人存在的 问题,均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披露。二是在工作上要有周密部署。做好自查是前提条件,各中介机构要对照此次专项检查通知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的自查方案,组织充分的人力、物力全面开展自查,把握好重点和薄弱环节。证监会将组成检查组在发行人主要办公场所进行重点抽查。三是整个检查工作中要 有督促、落实,发现问题要有问责措施。各派出机构要督促各中介机构做好对本辖区内在审企业的自查工作。

上交所强调会员制止超限买入风险警示板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9日发布《关于加强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会员单位采取措施,对客户超限买入风险警示股票的情况予以规范和制止。

通知表示,自1月4日风险警示板正式运行以来,大部分会员遵照要求,向客户提示了风险,但是仍存在个别会员客户单一账户当日累计买入的单只风险警示 股票超过50万股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此类股票的交易管理。为此,通知强调,会员单位务必按照上交所有关规定,做好相关《风险揭示书》的签署工作,向客 户揭示交易风险。客户未签署《风险揭示书》的,不得接受其买入风险警示股票的委托。上交所将根据需要对《风险揭示书》签署情况进行检查。

通知明确,单一账户当日累计买入风险警示股票数量,按照投资者证券账户与融资融券信用证券账户的买入量合并计算;投资者委托买入数量与当日已买入数量及已申报买入但尚未成交、也未撤销的数量之和,不得超过50万股;超过50万股的,会员不得接受其买入申报。

各会员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单一账户当日累计买入单只风险警示股票的数量进行监控;发现客户违反规定的,应当予以警示和劝阻,并及时向交易所报 告。投资者违反规定超限买入风险警示股票的,经警示无效后,上交所将给予限制账户交易的纪律处分。会员疏于客户管理,未有效警示和劝阻客户超限买入风险警 示股票的,上交所将对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或者给予纪律处分。

十大金股昭示行业钱景:2013科技能源股仍为投资金矿

随 着美联储加推量化宽松政策,欧债危机暂时摆脱“最危险”时刻,加之中国经济触底回暖,全球投资者放眼期待今年美股表现。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证券公 司首席投资策略师布莱恩·贝尔斯基认为,今年仍将是美股丰收年,预计标普500指数将挑战1575点高位;高盛集团美股首席策略师大卫·考斯汀预测,标普 500指数在2013年将再创新高,目标位同为1575点。

贝莱德集团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克斯特里奇指出,财政悬崖余波仍将困扰今年美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摩根大通首席美股策略师托马斯·李预计,增税减支举措可能令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降低1.5个百分点,但这不足以阻止美股连续第五年走牛。

具体到板块与个股,受良好盈利能力驱动,科技板块最受瞩目,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科技股将上涨12%。受益于经济复苏提振工业,能源价格走高等因素,能源工业类股也将成为赢家,涨幅有望达11.5%。此外,摩根大通等市盈率偏低的金融股 料将有强劲表现。华尔街人士建议,投资者应关注公司质量与股息增长,预计包括苹果、IBM、埃克森美孚、卡特彼勒等超级市值蓝筹股将强者愈强;诺华制药、 星巴克和麦当劳等高质量公司也将保持良好的投资回报。《巴伦周刊》认为,2013年最值得投资的10大“金股”既包括苹果、摩根大通、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 司和诺华制药等大盘股,也包括巴诺书店和磁盘驱动器生产商西部数据等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中小型公司。

上海证券报:

海外资金多渠道抄底A股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12月,A股涨幅位居全球前列,一些先知先觉的海外资金成为此轮反弹的赢家。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QFII、准QFII及RQFII团队,调查显示,大量海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参与了此次A股反弹。

2012年9月份开始,港汇出现转强走势,在A股12月行情启动前,至少有逾千亿港元的资金进入香港寻找机会。据相关外资行人士介绍,数目众多的没有获得QFII或RQFII资格的海外投资者,其实是借助QFII与RQFII发行的A股衍生金融产品间接投资A股。除了异常火爆的A股实物ETF及其挂钩产品外,A股连接产品(CAAPs)、A股合成ETF以及A股合成ETF的衍生权证也都是重要的投资标的。

不过,尽管海外A股衍生产品丰富多彩,但其根基仍在于QFII或RQFII的A股持仓。据一家QFII托管行统计,目前QFII投向A股的资金中, 有34%的资金为机构自有资金,66%来自于客户,在这些“客户”中,又有78.5%为机构投资者,19.4%为零售客户,2.1%为高端专户理财客户。这也意味着,通过QFII渠道投资A股的投资者中,80%以上为机构投资者。

证监会三板斧直指新股堰塞湖 IPO近期开闸恐无望

证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在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已多达882家。如此大规模的新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股市之上,令投资者不安,更让监管层头疼。

“吓退一批,分流一批”,一位市场人士如此总结证监会治理“堰塞湖”的思路。根据证监会近期的政策措施,该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一方面通过财务核查“吓退”一批企业,另一方面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通过多渠道分流和放宽海外上市条件,疏导IPO“堰塞湖”。

岁末年初,一则监管层将掀起财务核查风暴的消息如重磅炸弹般让投行人士和等待上市的企业不安。分析人士认为,如此举措恐将吓退很多排队的企业,减少新股“堰塞湖”,而至少三个月的检查期也意味着新股近期开闸无望。

尽管监管层不愿承认,但实际上,自去年6月份以来,A股市场鲜有新股发行,首次公开发行(IPO)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申请上市的企业热情不减,这导致排队企业越来越多,形成新股“堰塞湖”。

证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在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已多达882家。如此大规模的新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股市之上,令投资者不安,更让监管层头疼。

实际上,新股发行一直广受诟病。许多投资者认为,新股巨大的融资额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而其发行上市后即陷入爆炒局面,对市场的抽资严重。出于舆论的压力和对稳定的考虑,监管层不得不采取了暂停新股发行的方式暂缓压力。

但事与愿违的是,新股暂停并未提振股市。相反,在没有新股入场之后,A股股指屡创近年新低。“停止新股供应,向市场传递的信号是监管层的极度没有信心,对稳定市场有害而无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暂停新股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PO市场的活跃度。方正证券 预计,目前排队的882家企业需要三年左右才能发行完毕,巨大的IPO“堰塞湖”成了各方心中的痛。

[责任编辑:往事如枫]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